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艺术院校学分制改革研究
2019-09-10黄璜
黄璜
关键词 高职艺术院校 产教融合 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09
Abstract This research combs the history of the credi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explores the func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analys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art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discussion,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results-oriented education as the core, which covers the design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the plan of curriculum formulation and the plan of academic evaluation reform scheme of credit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credit system
1关于院校学分制功用的探讨
院校学分制是民国初年传入的舶来品,北大蔡元培校长率先施用后,曾一度为全国院校引为绳墨。建国后我国政治、经济、文教全面沿袭苏联体制,院校学分制随即被俄式学年制取代,直至改革开放后学分制方重现于国内院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行的学业组织考评制度多为学年制与学分制的混合体,或徒具学分制的皮相而实质以学年制的教学逻辑为内核,学分制的实践多流变为百分制成绩计算的另一种形式,未能发挥其真正功用。
1.1 学分制的沿革过程:教育自由的逐步扩展
学分制的成型历经了选课制—有限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三个阶段,其制度的雏形与基础为19世纪诞生于柏林洪堡大学的选课制。19世纪的德国,正经历从封建邦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市民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正逐步挑战德意志传统容克贵族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作为个体的人开始由观念教育的被动接受者成长为文化价值的主动探寻者,这一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映于教育中,即体现为以“学术自由”为核心主张的选课制改革在院校中逐步取代传统的“普鲁士式重复训练”,其基本要求:教育是自主而双向互动的过程,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导师,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顺序。
1.2 学分制的制度实相:市场化的教育资源配置手段
学分制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实现教育自由,教育自由的具体实践形式为按照学生的需求配置教育资源,学生的求知需求常常反映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故笔者认为,学分制与学年制之争,非仅体现于课程体系建设与成绩评定手段的分歧,其本质为市场经济思维与计划经济思维的交锋。
1.3 学分制的观念内核:主体觉醒与受限自由
学分制的精髓在于给予学生按自身需求组织教育过程的机会,其制度初衷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成长为能主动求知、自我管理的成熟职业人。但学分制并非放任型教育,其给予学生的教育自由为受限自由,“受限自由”的制度体现为:学分制不能孤立施行,其应是导师制、选课制、弹性学制的结合,并受到课程标准绩点要求的限制。
2 当前高职艺术院校产教融合实践的突出问题
2.1 难能协调市场环境的专业设置
我国高职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问题常呈现相矛盾的两种样态:一为专业设置缺乏市场前瞻性,设置综而不专、定位模糊的专业,其脱离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的用工需求而就业率低下,个中典例为影视动画专业,常年位列麦可思就业报告的高职专业红牌栏,事实上影视动画行业的用工需求并不低,但招聘需求高度细化,要求应聘者是特效制作、栏目包装、二维或三维动画中的领域专才,毕业生因之常面临专长定位不明的窘境;二为追随市场滥设专业,常表现为附随某个商业热点或行业流行概念而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削足适履,炮制出缺乏坚实市场需求基础的“烟花专业”,这一问题在派生出诸多分支的艺术设计专业尤为突出。
2.2 难能融通文化美育的素质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在生源招录与人才培养定位上原既普遍存在文化课重视度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框架下,更为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要素,更为鼓励学生的实习参与,讲授“务虚”知识理念的课堂教育相对角色淡化,平衡不当则会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缺位的问题,此问题对高职艺术教育影响尤甚,盖因美育在高职艺术生的创造力塑造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乎其职业境界的高度。
2.3 难能衔接职业实践的考评手段
高职艺术院校产教融合的核心目的是解决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个中关键为实现课程修习与企业实践的统合。现实中的校企教育合作常呈现院校闭门教书、企业廉价用工的分离状态,其原因在于高职艺术教育的课业成果具有艺术特性,需要结合主客观条件模糊评价,而企业工作的计件成果则具有明确的可量化绩效标准,故对学生的课业成果评价和企业实践成果评价常在评价主体与评价标准上两相分离,不纳入统一的成绩折算体系中,不统一的成果评价体系意味着不同的教育行动目标与工作方针,于是产教并行却难能融合。
3 产教融合要求下高职艺术学院的学分制改革方案
学分制改革能有效回应上述高职艺术院校产教融合实践问题,首先,确立统一的校企学分认证计划、确定课程修习成果和企业实践成果的学分折算标准,方能真正将企业培训纳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其次,确立完全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和选课制,方能打破学年制课程体系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束缚,为学生的企业实践腾出时间,让学生真正认知艺术行业的就业状况,并通过“用脚投票”的选课活动将市场状况反馈给院校教育,进而实现课程专业体系应接市场的自然调整;最后,通过学分制改革中的目标设计与绩点约束手段,能发挥学生自由选课、尝试不同可能性的综合教育功用,引导学生自主提升文化美育综合素质。
3.1 关于obe教育理念
Obe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按学习需求反向设计教育过程,并实现教学评价的成果导向,具体而言,不以教学内容、时间、学习方式作为评价标准设立的思考基点,而以最终学习的顶峰成果作为评价的起点;强调教育评价的个性化原则,即评价学生素质成长时不是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而是强调预设教育成果的达成,至于教育成果达成的路径手段,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该理念下的教育设计依循以下路径:确定毕业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确定能力要求中每个要求对应的教育指标点—确定支撑各教育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确定各对应教学环节的权重—确定各教学环节课程目标—确定各目标达成的具体指标—确定对应具体指标的结果评价。
3.2 obe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艺术院校学分制改革构想
(1)毕业要求:焦点与目标的共识。Obe模式学分制改革的起点是设置毕业要求,并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和考评标准。笔者主张毕业要求应是“教育焦点”与“教育目标”的共识:其中“教育焦点”为本艺术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素质要求,须在国家教育政策约束下,由高职艺术院校和院校合作企业合作厘定,将其概括为明确的培养要点;“教育目标”则为具体修业计划的纲要性指引,由院校导师、企业导师和个体学生依据“教育焦点”共同厘定。“教育焦点”和“教育目标”的对话共识即为学生毕业要求,体现为学分的总量要求和修习结构的要求。
(2)课程计划:弹性学制与课程体系的横向变更。弹性学制改革并非新论,其难能贯彻于实践的原因在于学年制教育传统下,院校惯于按时间进度设计层次周详的课程体系,并依学年制组织教务的行政管理,这为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进度和顺序造成障碍。笔者主张依据obe教育理念重新组织课程体系,即不是按教材的章节或学期时间纵向编定课程,而是依据前文所述“教育焦点”和“教育目标”的条目横向组织课程:首先,明确每门课程对达到教育焦点、目标的哪些要点有贡献,然后对应教育焦点、目标的要素选项逐条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继而确定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时数,将其学分化为绩点,最后,对于彼此间有循序渐进纵向修习要求的课程,将其编定为课程组,这类课程以课程组而非单个课程的模式加入横向课程体系。
(3)修业计划:产教融合学分银行的实践。“学分银行”即在将学生的学习、企业实践成果学分化的基础上,依据前述教育焦点与教育目标,建立学生的课业学分管理账户,并实现银行般的灵活管理制度,其要点有三:
其一为学分的银行储蓄计划。笔者主张效仿韩国高职教育的学分升级系统,实践艺术院校的学分累积计划:允许学生自主规划“存储”学分的时间,可以连续存储,也可以实践休学、重修等断续存储,当学分存储额度达到一定标准要求后给予学生认证奖励。此认证奖励不局限于学位学历,更对接校方合作企业的资质认证,如院校有能力申请到资质,亦可对接职业证照的资格认证。此处的存储学分非局限于课程学分,亦包含产教融合下学生企业实践的成果评分。
其二为学分的银行兑换计划。在上文所述毕业要求的形成過程中,校企共同厘定的教育焦点与教育目标选须设置课程修习和企业实践间的学分折算比例范围,学生在校企导师协助下选择教育目标计划,同时在前述预设范围内确定校企实践的学分折算比例。同时,为完成毕业要求,允许学生在学分银行中进行课程学分与企业实践学分的兑换,但此种兑换只能是单向的,即允许用课程学分兑换企业实践学分,但不允许用企业实践学分兑换课程学分。最后,为防止学生利用学分兑换逃避企业实践,须限定可兑换的学分总量和兑换次数。
其三为学分银行的信用计划。为鼓励优秀学生进行课业和实践的延伸,根据学分银行账户的“存储额度”(已修学分)和征信资质(已修学分中的结构比重),允许学生通过学分信用申请程序向院校申请解锁更灵活的学分兑换奖励办法。
4 结语
本文以产教融合下的高职艺术院校学分制改革为研究关注,在探讨学分制功用、学分制改革与产教融合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艺术教育的学分制改革构想。值得注意的是,为配合高职艺术教育的学分制实践,尚需实现弹性学制下的校企导师制度改革、学生学籍管理改革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推进,本文限于议论视角而不赘言上述问题,笔者将在后续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对其进行延伸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坚.成果导向教育对建设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7(06):11-18.
[2] 黄霖,江颖.学分银行评估维度设计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11):58-64.
[3] 陈淑娟.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6(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