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2019-09-10吴星周明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德育渗透因材施教

吴星 周明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落实所推出的教学项目,它主要基于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学习价值观的重塑以及学习心理的正向建造,帮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同时形成高尚的品格,既能确保其学习效果,又能提升其个人素养水平。因此,在处于教育启蒙阶段的小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注入德育思想,通过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德育渗透;课程模式;因材施教

本文主要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角度出发,由教师对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深入探索。从宏观角度而言,教师可以从教学引导方式、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模式层面积极注入德育理念,保证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各项关键时期都能受到情感教育的指向,力求在吸收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素养情操。

1 从教学引导方式上渗透德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学生品质素养的建造师,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能扎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其语言能力水平。而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当今时代,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教师也对学生的德育养成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从教学引导方式上渗透德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其通过与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互动形成素养意识,并经由教师的专业化指导提升语言实力水平。

传统形态下的教学引导方式更强调学术性,因而比较僵硬化,会使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过于紧张,这种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素养意识的形成。对此在德育因素融入后,教师应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引导方式,无论是在指导策略或是传统教法的改变上面,都要做出巨大努力,促使变通的教法方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需要,缓解其压力。比如,在课时教学内容正式讲解前期,教师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逐步开拓学生的潜在智慧,运用生活化导入方式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本身生活间的关联,使其由熟知事物入手提升探究欲望,从而避免僵硬化的直接内容导入所造成的紧张氛围,这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识。此外,教师还需立足因材施教理念,深切关注班级学生个体发展情况,积极制定符合各等级学生实际能力的学习策略与方针。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于自身的关注与关爱,以便建立学习的信心,树立更为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2 从课程教学内容上渗透德育

除了教学指导方式的变革外,教师也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做出调整,积极渗透德育思想来对学生做以正面的引导,力求既能强化其对内容的理解又能塑造其良好的学科素养品质。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四大标准中,文化品质的建造是其中的硬性指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意识,能让其以开放性眼光鉴赏各种文化,积极认可外来优秀文化,并传承与传承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以提升個人的素养品质。针对于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裁定中,教师可以积极汲取课时文本的文化因素做出拓展延伸,补充更为优质的资源,加强学生对各文化的鉴赏,以此为之文化品质创建良好途径。

比如在pep版高年级阶段的教材中,会涉及一些对中西多节日的阐述,这些节日不仅涵盖了当今时代的公共节日,也包含了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传统节日,比如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Christmas, Dragon Boat Festival, Halloween等。在类似这样具有强大文化教育意义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就必须寻求信息技术手段做以支撑,通过媒体课件的制作,为学生整合更多元更优质的资料,让学生展开多方鉴赏与品读,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切认知与领会,同时还能拓宽其文化视野,在德育理念的渗透中塑造其良好的文化素养品质。

3 从课程教学模式上渗透德育

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必须由教师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来创设机遇,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互动性的提升,让学生在彼此间的行为互动或思维碰撞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乃至素养品格。因此,教师应从整体课程教学模式上渗透德育因素,改变传统保守的教学形态,焕发教学课堂新的生命力。可以构建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与探究成果,比如小组合作模式、互动探究模式、情境体验模式与游戏类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能缓解课堂压抑的氛围,同时能让学生在各种模式的体验中展开高效互动,共同探究知识,成员之间彼此鼓励和帮助,同时还可对教学知识做以充分的探讨。

以情境体验模式为例,这种模式主要立足于教材中的一些生活化教学课时,以六年级《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这种类型的教学课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而涉及到的词汇及语法知识也比较生活化。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知识与内容的掌握,教师便可创建情境让学生全力体验探究,在其中通过与其他成员的配合,合理分配角色、创编台词以及情境剧的演练等。这能有效提升学习探究的效率,既可增进知识点的内化掌握,又可锻炼其他语言技能,而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有利于学生团结意识的养成,使之了解集体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此塑造其良好的学习价值观与个人道德观。

4 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教师需从教学指导方式、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变革,极力优化并补充拓展,确保德育因素的高效融入与渗透,在满足学生语言学习需要的同时,塑造其良好的学科品质与道德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董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 张琼.小学英语德育渗透的现状透视与变革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鱼岳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德育渗透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职业院校《税法》课程更新机制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