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2019-09-10张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体育游戏运用策略小学体育

张杰

摘要:体育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和基础学科,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磨炼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教师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地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鉴于此,本文就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运用策略

引言:

小学体育在小学教育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能够从小就具备强健的体魄,为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对参与体育运动不感兴趣,或者是不敢参加,怕因为表现不好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批评,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限制了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将体育游戏灵活运用到教学之中,从而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干预力度过大,近乎全过程的安排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各个环节以及运动项目,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只能按照教师的规划进行学习,缺少自主运动的活力;其次,体育教学方式缺少创新,显得过于单一和固定,体育运动项目和知识技能的讲解、学生的运动锻炼以及教师的评价构成了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课堂教学氛围显得缺少活跃积极性;最后,小学生性格过于好玩好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影响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将一些体育训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在游戏中掌握体育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如果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体育训练,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育。而教师通过运用体育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身体锻炼,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体育氛围,同时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些自主性较强的体育游戏中,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动脑筋、想办法,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共同完成,这就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树立了学生团队意识。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1、合理设计游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使用游戏教学法,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来修改游戏的评定,对指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坚持下来体育技能的训练。通过游戏,它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兴奋感。对于激发学生的潜力,短期内取得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体育运动游戏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以实现体育知识与教学内容的整合,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教师在成功开展体育比赛的同时,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游戏的针对性,完善运动技能。如小学生在进行高抬腿训练时,可以先进行高抬腿动作训练,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十人小组,各小组成员进行高抬腿接龙。小学生排成“一”字形,自第一个学生开始完成20个高抬腿,一个接一个完成,首先完成的小组获得胜利。最后一个完成的小组则需要进行唱歌、跳舞或其他表演。整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关注个体差异组织体育游戏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学生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进而做到有针对性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可对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速度上的练习,对一般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完成规定的跑步距离,锻炼学生的耐性,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一些活动量不大的游戏活动,这样即实现了因材施教,又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放松身心的场所,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3、游戏中做好游戏的组织和裁判工作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进行体育游戏时,难免会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遵守游戏规则,对此,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予学生教育,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戲活动中,进而实现体育游戏的作用。教师要做好观察,及时发现学生体力上的变化,对游戏的强度进行调整,并且要重点关心体弱和病残的学生,要将其区别对待。例如:教师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时,要根据所锻炼部位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游戏内容,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应用,如锻炼腿部力量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蛙跳接力”、“立定跳远”等,锻炼学生反应时刻进行“听号令抱团”等游戏,锻炼学生上肢力量可进行“跳山羊”“推人”等游戏。教师要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学生因为过于投入到游戏中而出现事故。

结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结合学生个人身体素质情况,通过灵活组织、合理设计、精心安排,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过程中,这样,对促进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都有较好的积极作用,也是体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大丽.谈小学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20):98

[2]史广亮.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32

[3]王旭瑞.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6):171+173

[4]滕晴.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有效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5):119-120

猜你喜欢

体育游戏运用策略小学体育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