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09-10邓琦王志强
邓琦 王志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高校要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实施好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设计思维表达》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设置专业学习与德育教育双重目标,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教学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途径
一、引言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意味着在课堂上不只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意味着思政教育不在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而是高校所有教师的责任。教师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第一要务,肩负起智育和德育双重任务。由此,本人以《设计思维表达》这门课程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研究。
二、《设计思维表达》课程简介
《设计思维表达》课程是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设计的概念、设计的思维表达原理与设计成品的制作方法等;通过设计作品的思维表达案例解析,分阶段进行设计思维训练,完成设计表达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设计创意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专业学习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实践课程学习与综合设计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维表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变得非常便捷,大量的信息以爆炸性的方式迅速涌向大学生。这些信息中既有能够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正面积极内容,也有负面消极的内容,可能导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离,如爱心缺失、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如何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是思政课,但事实证明,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轻思政、重专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技能更实用,因此对于专业课的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占比大,是全部学习时间的2/3左右,利用好专业课的先天优势,以其为教育载体,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中,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德育,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引领。因此,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
四、《设计思维表达》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1、教学目标
《设计思维表达》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艺术设计观念、审美价值意识、人文历史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设计思维原理与设计表达方法的同时了解历史文化,激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节能环保、遵纪守法、爱国等意识,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艺双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
2、教学思路
《设计思维表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以文化作为融入点开展教学实践,具体是从两大方面入手:
(1)以传统文化作为融入点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典型特征。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设置中国设计历史专题,讲述传统文化的渊源与脉络。从原始时期的彩陶艺术代表作品人面鱼纹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精品越王勾践剑;到秦汉建筑构建物瓦当的饕餮、兽类、云雷纹装饰图案;到唐朝陶瓷工艺“南青北白”大格局的形成;再到宋代著名的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的兴盛;最后到明清古典园林建筑与中式家具的辉煌。通过讲述这些设计经典个案,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让学生从设计认同到文化认同再到文化自信。
(2)以红色文化作为融入点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设置中国红色文化专题,讲述红色物件的渊源与价值。从中国的革命历程;到江西地区红色革命典型事迹;再到赣南中央苏区时期的红色设计(包括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标语、宣传画、漫画、木刻版画、书籍报刊与插图等);最后到赣南地域红色文化元素衍生的文创产品设计。用具体设计作品讲述红色文化的视觉艺术表现方法,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教育性,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点燃他们追求梦想的激情,更是能增强爱党爱国的历史情怀和继承光荣使命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方法
《设计思维表达》课程选取了感染力较强的典型案例带入教学法,案例都来自于文化中的经典,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有说服力。例如在设计思维阐述上,对传统“忠”、“信”进行理论解释;其中,“忠”是责任,要尽忠国家和人民;“信”是信用。信任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通过经典故事讲解推进学生的思想认识,从古代《龙逢极谏》、《张良复仇》、《精忠报国》等,到现代《邱少云》、《雷锋》、《焦裕禄》等系列典故注解,让学生明白“忠”、“信”的行为与本质。还有从传统的“八德”思想主题进而延伸到“和平与爱”的主题。在图形创意表达上,则以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为案例进行阐述,延伸到“传统文化”的主题。例如一龙一凤和祥云的装饰纹饰组合,代表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是对未来美好的祝愿,也是高贵吉祥的表现,现代把结婚之喜比作“龙凤呈祥”表示夫妻喜庆。
另外,还运用了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法。例如,以思政教育元素为点的发散式设计思维专题训练中,鼓励学生创作主题与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命题相结合,其中获得二等奖的设计作品《我的北京情节》的画面视觉主体是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并列;获得三等奖的设计作品《敢不敢》表现的是对于同一个事物,过去人与现代人的不同价值取向。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突破了以往知识体系的单一视阈局限,带来了一种新视角设计作品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有同学感慨:“思政与艺术融合,我们的作品就有了灵魂,而我们的灵魂也变得更为纯净了”,实践证明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有助于设计作品的主题升华。
五、结语
当然,要想让“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更大化,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理清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资源的契合点,加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应用,做到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吕玉龙,屠君.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0(10):91-93.
[2]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4):100-103.
[3]梁丽青,胡宇祥,佟沐霖,张从岩.思政教育融入《水泵與泵站》课程教学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8(11):264.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7-69.
课题项目:2019年度江西理工大学校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课程思政”导向下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