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9-09-10莫智宏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学困生初中数学

莫智宏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学困生的出现,这不利于教学计划的整体实施。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格外重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着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笔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117-02

初中生的心智水平、接受能力和年龄有所差异,且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期,具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假如对学困生不闻不问,班内极易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和引导,从兴趣着手,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渴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1   培养学困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学习自信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当关键。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通常面临这样一个现象:学困生与中等生、优等生相比独立意识较差,他们在学习中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包括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中讨论和课下作业等多个环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做好督促和监督工作,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习任务,为他们提供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从而培养学困生的独立意识和增强学习自信。

如在教学“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时,学困生已经会比较两个正数、正数与0的大小,但学习负数后,在有理数范围内他们无法对所有数进行比较。教师出示资料:北京在一天中4个不同时刻的温度分别是-5℃、-8℃、6℃和0℃。要求他们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把不同时刻的温度排列出来,提问:这几个在温度计上对应的位置有什么规律?让他们独立学习得出结论:同一温度计上不同时刻显示的温度,液面高的总比液面低的表示温度高。接着教师过渡:将-5、-8、6和0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它们大小与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这样由浅及深的培养学困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2   指导学困生独立思考,认真研读教材例题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体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指导学困生独立思考,不断改善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解题水平。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他们认识例题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函数思想和集合思想等,并根据例题设计练习题,让其独立思考和解决,收获一定的成就感,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以“等式的性质”教学为例,学困生已经借助天平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师先要求他们观察教材中情境的第一个天平图,独立思考和说出自己的发现,鼓励学困生自主回答,预设答案:两个茶杯的重量与一个茶壶的重量相等,引导他们归纳两个茶杯的重量=一个茶壶的重量。接着教师追问:设一个茶杯的重量是x克,一个茶壶的重量是y克该如何用式子来表示?引领学困生尝试独立写出2x=y,思考:假如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猜测到天平仍然平衡,原因是两边增加的重量相同。然后让他们独立写出式子2x+x=y+x,以此利用例题指导学困生独立思考,改变不喜欢思考的习惯。

3   引导学困生主动学习,锻炼知识获取能力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学习兴趣不高、接受能力一般,要想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拔苗助长。教师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领这部分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通过持续的付出、积累与沉淀逐渐掌握获取知识的技巧。对此,教师需指导学困生构建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到课下练习等多个环节给予引导,锻炼他们的知识获取能力、自学能力。

如在学习“线段、射線、直线”过程中,教师要求学困生在预习环节寻找生活中类似于线段、射线、直线的实物,他们可能找到直尺、铅笔、激光灯和手电筒的光束、马路、铁轨等,目的是利用熟悉的生活现象诱发其主动学习。在课堂上,组织学困生结合这些实物总结:直尺、铅笔等实物类似线段的形象,有两个端点;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直线,没有端点。然后引导学困生主动思考: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包括画法、断点个数、延伸情况等。如此,教师指引学困生主动学习以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本质性的理解,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4   强化学困生自学意识,激发数学学习潜能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对学困生来说,面临着一个普遍性问题,那就是在学习中难以做到持之以恒,而坚持又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性条件,能使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确保自主学习的持续性与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结合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与实际需求,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引导他们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其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唤起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极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系列含有三角形的实物图片:木电杆、晾衣架、铁塔、房梁、交通标志牌等物品,鼓励学困生认真观察和自学,引导他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三角形定义,使其从这些实物中找到三角形。接着教师再出示三角形的定义以及演示作图,让学困生模仿画图,他们可能画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发现无法准确表示出来,记忆混淆,从而引出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之后,教师提示:三角形可以用“△”表示,内角用“∠”表示,然后组织学困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疑:是否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构成三角形?这样层层递进强化他们的自学意识,诱发学习潜能。

5   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教学计划,从多个角度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推动他们向优等生转化。

【参考文献】

[1]甘宏.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

[2]张国.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3).

[3]肖学勤.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成绩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

[4]莫均,李朝友.论如何帮助初中数学学困生[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学困生初中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