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价值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

2019-09-10张毅

科教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

张毅

关键词 价值教育 价值判断 价值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01

Abstract Value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 which educators transform certain social thoughts, values and moral norms into individual ideology and moral quality in a planned, purposeful and organized manner according to certain social or class requirements. In daily life, people's will, thoughts, concepts, behaviors and emotions must be motivated by certain values or interests. All human activities must be manifested by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consumption. Val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all human social relations are also value relations in the final analysis.

Keywords value education; value judgment; value practice

大学价值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学生,教育目的是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全面地去发展。有学者观点认为,大学教育的使命是要教导学生除了学会好好生活,丰富幸福的人生;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共建公正的社会,即好好活在一起。我们的大学价值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实践。传承、捍卫、实践人类价值是价值教育的重要使命。

但是价值肯定在现今的大学变成了:大学排名、录取分数线、毕业生的就业率、论文科研成果的数量多少等指标。而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好好思考的如道德是非、人生意义、社會公正的教育和引导显得非常枯燥和薄弱。价值教育重要性、价值教育为何被边缘化、价值教育的方向是什么以及如何开展价值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

因为人是有价值意识的,人能作出价值判断,并由此指导自己行动。选择做正确的事,坚持某种信念,过有意义的人生,这些行为的实现都需要由价值来支撑。还因为人还有反思意识,为了保证自身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必须对自身的欲望信念作出反思和评估,即价值的规范性也需要得到理性主体的认同。所以,究竟何为有价值人生是需要人不断思考总结实践的漫长过程。

1 价值教育边缘化的原因

让学生的价值意识和反思意识得到充分发展的环境应是大学理应提供的环境。宽松的环境可以让学生自由探索不同的价值观念、阅读人类文明经典、讨论社会话题。人是社会的人,人活在自然之中。无论是从人与自身、到人与社会、再到人与自然方方面面均牵涉价值教育。大学教育需要探索的任务是要明确怎样去发展价值意识,怎样论证合理的价值观,怎样实践有价值的生活。那么,为什么价值教育在现在会不受到重视?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大致有三个方面:

第一,职业化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大学好比一个职业训练场所,工匠培育地。市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就是学校培养的目标。不少大学将大量资源、人力、财力投向热门职业课程建设,在评价教学成效时一贯以学生在市场中竞争力作为评价标准,譬如多少人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获得多少项专利技术,引进多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走出多少社会精英。而职业训练基本是训练工具理性思维,培训的目标早已经由市场定下,大学的作用只剩下教导学生如何以最有效方式最快达到成为一个职业人的目标。而与这个目标作用不大的价值教育极容易被忽略或者显得不相干而不那么重要了。这样,学生的心态也随着教育者态度改变而改变,实用实际成为大学生所奉行的处事原则。

第二,长期以来,在各层次教育体系中,从小学至大学都容易将思想教育等同于价值教育,要求学生接受同一种思想、同一种思考模式,或者不能违背主流思想,其实这样的做法极容易造成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丧失。学生是有反思能力和自主能力的人,观念和理论再好,如果一旦变成灌输式教育,就成了教条,禁锢了思想。

第三,合理化自利主义早已存在于社会中,并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显现,使人不自觉地相信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做事情的终极目标或理由。但何为“利益最大化”或“最大价值率”呢?科学的定义指的是:长远的、整体的、社会性的、具有全面价值层次的、客观辩证的利益和价值,而不是眼前的、片面性的、个体性的、单一价值层次的、主观形而上学的价值或利益。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是共同的利益需求的构建,是人共同的价值认同。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就是要通过价值教育促进价值认同,推动建构包括人类共同价值、民族国家多元价值的理解、全球责任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四方面的教育。因此狭义的、片面的、机械的追求价值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是行不通的,必须把追求可持续的价值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作为我们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

2 价值教育的目的和理论构建

价值教育的核心任务不是要传播某一种或各种具体的价值观,而是要提高学生的价值理性,以帮助或指导他们学会在多元价值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审慎行为的正当性,即面对价值冲突时,能把人生的路走对,把心灵安放在正确的位置。教育学生有人生信仰,也是要解决最终价值目标的问题,这是判断和评价人的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程度的指标。任何行为和思想的取舍与好恶,取决于人对于这些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评价。价值标准可以影响人对于所有事物的价值判断,并且影响持久而深刻。进而对思想和行为产生恒定的影响并贯穿整个生命全过程。

由于价值本身具有教育性。价值不是人类赋予的,不具有物的性质,价值属于先验的领域,具有超验意义,属于理念世界。理念观照现实,现实依赖价值,而不是价值隶属于现实。价值与现实的关联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人追求价值的行动,就是将价值转化为行动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原则和典范,从而使行动具有根据和理由。人在这一价值现实化的实践过程中完善自己,形成善的行为,这就是在受教育。价值教育是教人认识价值理念,施于价值行动,实践价值,完善人品,最终实现人的价值成长、使灵魂在价值追求中得以完善。

现今世界已然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于构建人类共同价值。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教育者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价值教育理论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教育,既要进行人类基本价值教育,又要理解国家、民族的多元价值;既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价值的教育,也要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价值是基于文化的,是文化的核心构成。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教育,又基于各民族、国家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要把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融入世界之中,融入人类共同价值观之中,构建包容互赏的多元统一的价值体系。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秉持绿色发展观,改变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新方式。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只局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人与人、国与国,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这才是追求可持续价值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

人在行为实践中,道德价值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决定着人类及其个体的尊严和存在意义,其本质在于寻求真善,其目的在于修身立德。修身,做个道德的人,正是道德价值的终极目标。

当前价值教育的实践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难以契合现实生活的现象,如:简化的教育内容、形式化的教育过程和虚空化的教育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首先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剖析。生活具有多维、复杂性,面对具有丰富复杂性的现实,價值观的教育不能陷入复杂性之中,不能被复杂性埋没,这就需要从实施基础、核心目标、行动路线、内容结构和方法逻辑五个方面建构价值实践行动框架。

3 价值教育的实践落地

对价值教育的实践探索,首先要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念和价值教育方法的教师即教育者本身的良好价值观是实施好价值教育先决条件。

其次,在价值教育中,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就当前的学校现状,有学者发问:几乎所有的学校改革措施,都是打着发展的旗号而提出来的,但这样的发展就是学生需要的吗?发展的口号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发展总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价值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吗?发展是公正的吗?发展是良性可持续的吗?对这些问题的没有探讨清楚盲目发展,导致了学校在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虚假发展、粗放发展、透支发展。探索学校的真正发展之路是要顶层设计,全局把握;回到教育出发点,准确把握发展的本质;保障发展条件与发展目的统一性,促进协调发展;推进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要做好价值教育还需保障每一个学生话语权,培养理性自由人,未来公民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念培养主要应包括三个部分:即为了社会生活的秩序、和谐、整齐统一,约定俗成,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的习俗规范;与公平、他人的福祉、权利相关,或者不使他人受到身心伤害的道德规范;不涉及是非善恶判断,不对别人造成影响,而只是个人偏爱和自由选择的,属于个人所拥有的合理特权的个人规范。对应着三种规范教育:通过讨论习俗规范提高师生的辨别能力;通过道德明理培养学生的公正思维;在个人规范教育中把握好教师介入的程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而能够触及学生思想灵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尽管现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总不尽如人意,但其实现路径在于:洞察知识产生根本之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做铺垫;遵循情、知、行互动的规律,指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向;彰显精神是成就人之根本,为教育灌注生生不息的动力。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将价值教育的功效真正在实践中落地,培育符合时代需要的青年。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冯建军.以价值教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光明日报,2018-02-13:13.

[3] 凌友诗.价值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德性.中国教育报,2017-03-22:9.

[4] 吴亚林.价值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陆学艺,王处辉.思想、价值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的整合研究
量刑的价值判断及公正量刑的实现途径探析
浅谈刑法学中五个关系的研究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论法官的价值判断思考
价值判断的矛盾与失衡
浅析高等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误区与应对
利率市场化下金融主体支撑实体经济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