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误区与应对

2016-03-12刘小龙

考试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基础课

刘小龙

摘 要: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至今仍普遍沿袭纯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造成基础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高考应试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不仅降低了美术教育的质量,而且消解了艺术教育应有的精神属性和审美品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人们对美术教育由来已久的认识误区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其应对策略在于高等美术教育有必要优先对基础教学的性质和目标予以明确的学术价值定位,同时针对各学科的具体内容和培养方案设立统一的教育评价体系,并在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初步的作品意识。

关键词: 高等美术教育 基础课 学术定位 价值判断 作品意识

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基础教学尚在构建形成科学的体系。专业的教学理论和明确的实践目标也在探索之中。美术基础教学尚没有形成一种以审美意识和作品意识为导向的训练目标,也没有形成以从业能力为指归的知识整合体系。培养目标既不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又不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培养的人才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教学中都难以胜任。一方面,从宏观的美术教育导向看,美术教育仍然被大多数人当做是单纯的手艺和技巧培养。所谓美术基础需要的只是必要的技术规范和客观的写实技巧,其训练目标自然就是解决基础阶段的造型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宽博的理论和前沿的观念引导,更没有必要加强所谓的人文修养和打造跨学科性知识结构。尤其近年来的扩招使大多数教师的学术定位变得更实用短浅,基础技能教学目的对他们而言,只要使学生将来就业时胜任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或美术特长生的课外辅导就行。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实践教学以纯技能训练为目的的局面。向技能训练一边倒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使美术基础课程成考前强化班的简单延续。另一方面,从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看,大多高校尤其非专业的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美术院系在基础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几乎都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以直觉为中心和以审美趣味为目标的引导,对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形式美感受能力和个体思维品质的开发、引导和强化都缺乏必要认识和实践。总是纠缠在一个“正确”与“错误”的造型技术的泥潭中而不问“美丑雅俗”等审美层面的追求,到头来学生即使勉强获得程式化的造型要领,也不知如何深入探索造型的本质规律和技巧本身具有的精神属性及其人文品格,更谈不上技术规范和审美境界的高度统一。这种有技无性的训练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流水线式的作业流程,必然造成千篇一律的工匠型从业者,这不是艺术教育的初衷。

要让高等美术教育基础课程早日走出困境,就要优先对基础教学的性质和目标予以明确的学术定位,同时针对各学科的内容和培养方案设定价值评判标准,并尝试在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初步的创造精神和作品意识。

首先,高等院校美术教学的定位必须凸显其学术品质和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必须具有确指性和针对性,并纳入一个科学系统和务实高效的方法之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拥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艺术气质,又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胜任中级美术教学的教师。当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优秀者以后还有可能从事创作研究工作或胜任本科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如果没有明确的具有创新品质的教育教学思想,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法论,就只会照本宣科玩术语或改画做示范,不知如何参透艺术的本质和艺术教育的规律,亦无法授人以点石成金之术,那势必将基础阶段的训练内容变成自然主义的刻板模仿和机械照抄,割裂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和基础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自然过渡的可能,片面地强调功夫加技术的重要性却不进行必要的方法引导,使学生误认为数量就是质量,延缓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甚至整个艺术探索阶段的学习进程,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这一阶段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无所收获。训练有素的教师能够按照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揭示所描绘对象的本质,因材施教,以审美启迪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和感受能力,不应迷恋那些急功近利的、程式化的操作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很快形成对形象和色彩敏锐的感知能力,这种敏感进入潜意识自然会转换为一种本能的造型能力。因此,从事美术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应该由具备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方向)训练有素的教师担纲领衔,对不具备这个条件的教师有必要进行培训,调整其知识结构和从业技能。

其次,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下的基础训练必须建立一套明确而统一的以审美标准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真善美是检验一切艺术的价值标准。真意味着精神实质之所在,而决非表面形象之照抄,不论写生还是创作都应最大限度地表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精神实质。在符合作者个人感受方式和审美追求的前提下表现出纯正和健康的美好品质。那么,对真善美意识在基础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应予以论证和肯定,而且要将真善美作为基础教学的最高标准予以确认,而不是用现代艺术的多元化标准试图规范本来就缺乏参照的基础教学。基础教学坚持的科学理性不能以牺牲真善美这个艺术的永恒标准为代价。现行的美术基础教学之所以成效甚微,首先归咎于审美标准的混乱和方法论的失范。在美术教学中基础技能本身蕴含的审美趣味和技能训练所指向的审美趣味基本都未得到关注,然而就是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美术学习的全程。因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鉴赏方法,而不应停留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和机械的示范上。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动地把基础训练看做是一种审美理想的寄托和追求。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上实在地设定一套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审美标准。

最后,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一定程度的作品意识有助于开发和强化技术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属性和审美品格,为下一步的创作教学准备生动鲜活的初始体验和原始素材。只要提倡作品意识,势必触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创新。对于美术基础技能学习阶段而言,这个话题似乎遥不可及。其实从艺术的本质看,这并非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之举,而是艺术教育自始至终都必不可少的用心所在,甚至从学生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起,创新的原始因素就同时诞生了。因为这些完全个人化的表达方式还没有受到任何外在价值观念的影响,尽管这些点线面等元素尚处于原始的自发意识时期,但是它并不影响我们用心开发和激活那些潜伏其中的某些艺术特质,如对形式的敏感或心性的体验,在训练有素且富有责任的教师手中都能点石成金。以素描教学为例,它除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外,还可以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样式。古今中外无数大师们留下的素描写生稿同样具有感人的力量,并且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画家丢勒的《母亲》、《手》及画家王式廓的《血衣》等作品,最初都是作为写生作业或创作素材而存在的,他们并没有把表现对象当做训练自己造型能力的客体处置,相反他们尊重自己的直觉感悟,敏锐地捕捉表现对象留给自己的第一感受,准确地把握本质属性,提炼最适合个人心性的绘画语言。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对作品意识的强调不能仅仅在有限的视域之内,就观看方法而言,其中就渗透着作品意识,空间的想象、语素的提炼、意象的整合甚至形象的变异都属于这一内容的延伸。这样原来那种千人一面的复制老师的习作和充满匠气缺乏生活气息与个人感受的现象,也许能很快得到遏制。更多具备个人感受、创新手法和创意思维的学生作品将大批涌现。

综上,在我国现行高等美术教育体制下作为基础性技能的美术课程仍然拥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美术基础课程从宏观的教学思想到具体的课堂施教都不能忽视学生在技能和素养方面的同步成长和双向发展。然而在美术教育愈来愈趋于产业化的今天,美术基础教学陷入的各种误区严重误导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背离美术教育的主旨和精神。高等美术教育应全方位地营造求真务实而又生动鲜活的人文气氛,培养出充溢学术含量和审美格调的专业技能人才,这是高等美术教育基础课应该明确的前行方向。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基础课
量刑的价值判断及公正量刑的实现途径探析
浅析技术异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刑法学中五个关系的研究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价值判断的矛盾与失衡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