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下金融主体支撑实体经济的价值判断

2014-06-06臧博佳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利率市场化

摘要:金融主体基于自身的利益偏好,难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觉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因此,借助利率市场化下的市场环境变化,应能在利益偏好的驱动下纠正上述不足。具体的价值判断包括:面对经营目标的价值判断、面对同业竞争的价值判断,以及面对客户需求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金融主体;利率市场化;行为偏好;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0-0005-02

随着利率市场化制度安排的落地,能否促使金融主体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前不久整治商业银行乱收费的活动中,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金融主体基于自身的利益偏好,难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觉形成这种服务意识。当然也需要注意到,乱收费现象的发生是建立起利率管制下,以及同业同质化竞争态势下的,从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多元竞争态势下或许能得到纠正。

然而无论怎样,金融主体的行为偏好应聚焦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上,这种聚焦应在三个方面来促成:(1)金融主体之间的竞争态势使然;(2)金融主体与实体经济主体的竞争态势使然;(3)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使然。由此,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利率市场化下的市场环境分析

结合本文的主题,这里的市场环境分析主要从竞争环境入手,来为下文的偏好解构进行铺垫。

1.1 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

金融市场中的竞争环境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即金融主体之间和金融主体与企业之间。对于前者而言,无论是在负债类业务还是在资产类业务上,金融主体之间都将发生激烈的竞争过程,从目前已经出现的现象便是以“非价格竞争”为手段的同业竞争日益激烈。非价格竞争主要包括: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对象的精细化、服务项目的个性化等。需要指出,在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后,这种倒逼效应也促使了这种非价格竞争偏好强度的增长。

1.2 产品市场的竞争环境

在资金存量稀缺的状况下,产品市场中必然发生着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过程。抛开关系性影响力不论,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必然抬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从区域范畴来看这时存在着一对反作用力:即本土金融主体抬高利率的作用力,和外部区域资金涌入所导致的降低利率的反作用力。此时,那股力量占据上风,便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了。

2 分析基础上的金融主体行为偏好解构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金融主体行为偏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构。为了更具体的进行问题探讨,这里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为考察对象。

2.1 金融主体的行为目标方面

在企业化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其行为目标应属于多元函数类型。其中,追求经济效益必然是当前最为重要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执行着央行的宏观调控安排。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主体的行为目标并无法直线型的导入盈利目标,而是通过“服务质量目标——盈利目标”的内在逻辑来建构。这一内在逻辑的形成,应主要受到同业竞争态势的影响。

2.2 金融主体的行为手段方面

之所以在上文提到,金融主体将会以非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主要出于这样几点考虑:(1)现实表现已经呈现出这一趋势;(2)非价格竞争将能建立起同业差异化特点;(3)利用利率调节来改善盈利目标的实现,其风险性较高。然而,在实施非价格竞争的过程中,金融主体也将严格管控自身的实施成本。

2.3 金融主体的行为控制方面

“控制”作为一种职能包含着: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三个环节。利率市场化过程也是金融主体经济行为的市场化过程,从而大量的市场风险都依赖于主体自身的防御措施。特别在目前允许商业银行破产的制度安排下,这种风险控制偏好也就日益增强了。

3 解构基础下的价值判断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解构基础下,支撑实体经济的价值判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3.1 面对经营目标的价值判断

目前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实,即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受消费者的追捧(如余额宝),这就更为加重了传统金融主体的经营压力。关于这一点,也从媒体的报道中传递出来。由此,面对经济目标的价值判断必然更加注重自身的业务再造能力,以及开展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业务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即适应金融市场竞争度提升后的环境变化。

3.2 面对同业竞争的价值判断

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并未形成同质化竞争态势,这与各自的发展沿革有关,这也与政府和国企部门的经济联系有关。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推进下必然会提升这种同质化竞争程度,从而建立起各自业务的差异化特质便成为需要。由此,面对同业竞争的价值判断应首先以非价格竞争为导向,并配合着区域差异化的利率水平为补充。可见,利率市场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利率完全的市场化波动,这也是风险管控的必然。

3.3 面对客户需求的价值判断

面对客户需求的价值判断,便涉及到服务质量和风险防范两方面的内容。上文已经就前者进行阐述,这里主要就后者进行阐发。事前控制在于严格审核实体经济主体的各项资质,并对它们的项目进行市场需求方面的评估,这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按时还款的问题。事中控制在于,建立内部的资质审核流程,并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监管;事后控制则在于,识别出VIP客户和普通客户群体,从而为以后的业务营销提供侧重点。

4 问题的拓展

最后,这对中小股份制银行进行问题的拓展,从而充实本文的主题:

4.1 中小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其承担着支撑当地小微企业发展的重任。从现阶段有关文献的阐述中可知,诸多作者都十分关注创新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而忽略对其风险管控的思考。笔者认为,中小商业银行将受到关系型影响力的影响而存在着人为风险,因此其需要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完善治理结构的方法主要在于,在权责对等原则下提升部门绩效考核力度。

4.2 中小商业银行识别能力的增强

利率市场化将增强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将受到国有、外资银行,以及民间金融机构的双重夹击。因此,中小商业银行需要识别出VIP客户,根据客户的需求偏好定身打造服务内容,从而锁定有价值的客户并减少客户流失。可见,这些都是利率市场化下金融主体支撑实体经济的价值判断。

不难看出,利率市场化推进下中小商业银行的价值判断,应着力于本身治理和经营能力的提升,最终适应金融市场自由度环境的增强。对此,也应引起其它金融主体的重视。

5 结语

本文认为,在借助利率市场化下的市场环境变化,应能在利益偏好的驱动下纠正金融主体行为上的偏差。具体的价值判断包括:面对经营目标的价值判断、面对同业竞争的价值判断,以及面对客户需求的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 沈阿平.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具体策略[J].商情,2013,(46).

[2] 余传清.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商情,2013,(15).

[3] 徐英江.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6).

作者简介:臧博佳(1979—),河北石家庄人,供职于北京印钞有限公司,期货交易量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行为金融学。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利率市场化
浅析技术异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浅析高等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误区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