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改善体育教育事业促进学生发展
2019-09-10杨莹
杨莹
摘要:为社会培养健全型人才,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拥有强健的身体和积极的精神,应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增建体育设施,注重体育教师的选拔,使学生在高考的重压下,能够通过体育课让学生进行学习,促进个人终身体育的培养并通过体育锻炼适当放松自己,并且弘扬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体育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特殊功效。
关键词:体育教育;改善;学生发展
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不断进步,信息广泛普及,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让人耳目一新,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处于成长中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好奇心的青少年儿童,由此造成了众多青少年人宁愿选择动一动手指,也不愿动一动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变得冷淡,甚至把它把它作为一种负担,有学生在上体育课期间选择逃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不感兴趣,《2019健康指数调研白皮书》发布,在2019年,中国整体健康指数以64.4分,高于62分的全球平均水平,位居世界第五位。目前我国国民健康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但是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出现滑坡趋势,全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发展,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做为一名体育老师,主要的职责不止在于传播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来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老师应发挥创新精神,努力创造新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体育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当下最主要做的就是让学生重新爱上体育课,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热爱并且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把它培养成一个可以长期堅持下来的兴趣,可以为学生在日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奠定一个强大的心理基础以此来更好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为此我认为学校应该组织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学生进行心理互动,挖掘每个学生的隐藏的体育潜能,帮助学生重拾对体育的自信,通过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体育教育事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发展方针,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社会应该一起努力关注青少年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要把下一代的未来全部交到老师手里,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后来人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的环境。目前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全国掀起体育浪潮,这也为那些热爱体育的青少年造出了一批批他们心中的“英雄”,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体育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正能量的社会。
校方应将体育教育纳入学校和个人发展规划,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的运动场地,营造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文化发展是学校应尽的责任。学校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动同时也要鼓励老师加大运动量。禁止学校和教师以各种理由私自占用学生的体育时间,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多组织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学生与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比赛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让学生减少自身优越感,懂得对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尊重。
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选拔应具备高标准,严要求,改变大众心理传统的对体育老师的认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发展诉求,充分利用一分一秒,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同其他课堂一样具有满足感。同时还要注重体育老师素质培养,保证学校拥有强大的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培训、交流会,针对体育教育所出现的弊端进行及时反思并改正,鼓励教师积极发表自己对体育教育新的见解,及时推出新政策力求体育未来发展越来越好。相较于传统体育注重运动技能培养,现在体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能力以及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规划并且具有长远的眼光。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理念,不再做学生的指挥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老师也能由此对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家庭提高对孩子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学生的体育支持与培养的力度,把体育教育放在和文化教育同等的地位,不要认为孩子热爱体育就是不务正业的表现,相反,作为家长更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追求自己所爱。此外,家长还应该长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高度重视孩子的整体发展,而不是过分偏重孩子的文化程度,适当沟通多鼓励孩子为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以此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应正视自身影响,为孩子未来树立良好的标杆。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