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
2019-09-10张发明
张发明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38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需养成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掌握老师传授的好的学习方法,是语文自主学习的良方,而且通过反复的训练后将之转化成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关键。
高中语文学习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如何写,如何说。除了平日的积累,方法自是不可少,掌握一些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相信老师在平时授课的时候定会强调一些方法,那么同学们就应该用心记下并用于实践训练。比如语文学习中常用的圈点勾画法,分析文章时用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用问号标明有疑问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的词语等;如果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那么文章的体裁、过渡句、总结性的句子、钩承转连性质的关键词等就需要加着重号等;再比如诗歌鉴赏,就得注意诗文中的一些基本手法的运用,或是情与景的关联,或是要学会知人论世等;在现代文阅读训练时,如果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必须了解分析人物性格的常用方法,即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所做的事的分析,通过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等的分析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同学们,要想更好地自主学习,一些基本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二、确定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方向
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以及语文基础能力的不同,每个人在学习当中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不能将自以为的目标强加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要针对个体差异,对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同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可能会侧重于它的语言,有的人会侧重于它的文章架构,有的人会侧重于它的深层内涵等。所以每个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教师所讲,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全方位地进行学习,补足不足之处。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单元为《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言文,教师在讲这个单元之前,应先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等告知学生,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重点学习,比如有的人文言句式掌握得不好,有的人文言字词掌握得太少,还有的人分不清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当中的含义,针对这些,教师要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并能够自主探索、研究,查漏补缺。
学生在能够而且善于自主选择的同时要会自主管理。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不是说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学生必须为自己的自主选择负责任,这样自主选择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从实验班建班开始,就强调效率和自律的理念。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都记得入耳入心的十个习惯:①用普通话大胆发言,大声讲话,积极主动地表达意见的习惯;②查阅工具书的习惯;③主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划、批、注的习惯及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写读后感的习惯;④写周记或日记的习惯;⑤有感情地朗诵,有感情地品味文章的习惯;⑥认真书写的习惯;⑦大胆想象、积极模仿与创造的习惯;⑧敢于质疑、批评的习惯;⑨敢于说真话的习惯;⑩注重合作学习、相互切磋的习惯。除此之外,学生还有自定计划、自我总结的习惯。实验班有一句格言:习惯决定效率,效率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生命质量。这其实都是在培养强化学生在语文学生中自主管理的意识。学生自主管理的习惯养成了,自主学习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三、多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时刻保持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排演短剧,演讲,小组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融入语文课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中,教师可以找电视剧《红楼梦》的对应片段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在声音和画面的共同冲击下,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在《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精彩段落“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中,教师可以举办朗诵比赛让学生更能体会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同时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等活动。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使更多的学生融入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四、课堂上要有质疑问难的精神
所谓“尽信书则如无书”,课堂上要有质疑精神,这样可以更好地研读文本查阅资料,并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热情。记得在讲《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说到作者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原因,我提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国共合作失败,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大肆屠杀,施行白色恐怖,先生对此感到震惊、失望至极,但又不能投身革命,怕“革了自己的命”所以十分徘徊,感到很迷茫。有的同学觉得这很有道理,但似乎还不全面,同学们在课堂讨论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就有一位学生说到,初中时学过朱自清的《背影》,记得老师曾经介绍过先生和自己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系很紧张,会不会这也是其中的缘由,并且认为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把主题拔得很高。对此,我对那位学生的发言大加赞赏。
总之,自主学习是尊重学生个性,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和总结来证明,它是高中语文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具备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回归它的本性。
参考文献
[1]王征远.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J].才智,2019(0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