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鞍山振兴发展研究

2019-09-10王畅

环球市场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王畅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鞍山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其次详细阐述了高职教育在促进鞍山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包括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鞍山振兴;创新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鞍山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而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无法培育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也就无法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吸引力。如何让鞍师高职教育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推动鞍山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互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鞍山在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中必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要实现“鞍山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必须提升系统培养人才的能力,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大批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有利于缓解本市的就业压力,还将对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向和谐、持续的方向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从目前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布局情况来看,鞍山市唯一一个没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地级城市,鞍山市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仅集中于鞍山师范学院下设的二级分院 坐落于职教城内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分析,对高职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提高鞍师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完善。

二、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对接区域产业集群、明确专业集聚方向

积极深化鞍师高职专业建设的全面探索,依据《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方案》,以对接鞍山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灵活拓展专业方向,凝练专业特色,打造骨干专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以专业群发展为主线,在现有专业及集聚形态的基础上,推进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的专业集聚,加强专业群核心专业的内涵与特色品牌建设,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二)创新培养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1.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体现专业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为基础,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企业、学院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着重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2.推进“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以“双元制”、现代学徒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作更顺畅、工学结合更紧密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分别建立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智能控制等专业为基础、逐步拓展到其他更多专业的现代学徒班,在教学管理、学分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方面进行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具有“做专、做精、做细、做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有关总体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2017年12月7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依据《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鞍山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技术技能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专业教师加强各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和体现创新创业的思想和理念;其次,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最长休学年限可延长至6-7年。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再次,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最后,优化指导帮扶服务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学校以“创客空间+创业园区”的模式,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从创意、创新、实践、交流、分享到最终孵化的全过程服务。

(四)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全面实施专业教师“联系一个企业、结对一个师傅、参与一个项目、带一批學生实习”的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参与“工程”自觉性的政策引导,严格执行并完善参与“工程”的各项规章制度。营造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氛围,修订《高职院专任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要求每位专任教师挂职锻炼五年内累计,不得少于六个月或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管理创新一次。加强考核,评比优秀,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管理模式,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开发、教材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改革与研究等工作。建成进出有序、动态管理的“行业专家资源库”,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行业专家为引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总之,高职教育要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立足时代、提高站位、把握使命,明确发展的方位、方向与方略,遵循规律、改革创新、提质升级,在新的起点上,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燕,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路径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 (1).

[2]王翠云.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孙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l沈阳师范大学,2018.

注:本文系2019年度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鞍山振兴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as20192050。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