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系统下的高校“双创”教育研究
2019-09-10毕鹏赵立军周桐王颖驰
毕鹏 赵立军 周桐 王颖驰
【摘 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双创”教育,高校“双创”教育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以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背景,对高校“双创”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8-0095-02
自美国竞争力委员会首次提出“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来,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学者们在该领域展开了研究与探讨且成果丰硕。高等学校作为创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认清自身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并通过“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带动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1 创新生态系统的含义
1.1 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
国内外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不统一,但其基本含义比较相似。国外学者Adner(2006)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协同创新的整合机制,该系统将系统内部的各个企业创新成果整合在一起,面向客户提出解决方案;Luoma-aho(2010)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在生态环境中起互动和交流作用的长久性或临时性系统,系统内各创新主体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创新发展;Russel(2011)认为,创新生态系统中共创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各个子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Shaker A. Zahra和Satish Nambisan(2011)认为,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可以被定义为公司网络系统,每个公司围绕该网络协同发展且相互依赖。国内学者张运生(2008)、张利飞(2009)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技术创新体系;黄敏(2011)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共同目标而建立起的网络组织形式,各个组织相互作用,呈现出系统化、网络化的新型组织模式;杜德斌(2012)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机构、创新服务机构和创新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是创新体系、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的集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创新生态系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例如: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企业、政府、科研部门、科技产业孵化器等上下游支撑性、配套性的要素组成。綜上所述,我们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性的开放系统,该系统由创新个体、创新组织与创新环境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交流、演化和互动,进而实现创新整体目标。
1.2 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
(1)创新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创新生态系统由众多要素构成,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网络多维空间结构体系。相关要素涵盖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金融机构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系列创新环境要素。这些要素错综复杂,交互作用并产生影响,这凸显了创新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特点。
(2)创新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创新生态系的开放性表现为如同生态系统一样无时无刻地与系统内外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通过交换使得系统长期维系着一种平衡的状态。但创新生态系统却又有别于生态系统,如创新生态系统更突出地表现为与科技、经济和社会要素构成的大系统保持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创新生态系统与外界发生的联系将更为广泛,创新生态系统与外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表现得更为频繁。
(3)创新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各个系统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新生态系统是系统要素简单的累计加总;相反,它是各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即,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系统时,该系统已经具备了新的特质,这种特质并非单个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具备了新的特征,会产生更大的功能和效用。
(4)创新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交互性。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复杂且呈现网状结构,在该系统中存在多个利益相关者,他们相互依赖、相互依存。这就意味着,创新活动需要多个组织与机构的协作,只有通过互补性协作,才能产生有优秀的创新项目,提升竞争优势。
(5)创新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极其相似,均具备一系列生物特征,具有极强的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同演化、博弈共生,助力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成长,博弈共生的最终结果使得各个要素相互协调和适应。
2 高校双创教育融入创新生态系统的现存问题
2.1 高校双创教育定位不够精准
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尚且不够明确,双创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尽管国内各大高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但是能够实现目标且取得优秀成绩的高校屈指可数。社会人才仍然是社会创业人才的主力军,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仍未凸显。即,高校在“双创”教育中培育人才的目标和达成度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创新生态系统中,高校“双创”教育的定位和位置应尽快提升。
2.2 “双创”教育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目前,社会商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较快,许多培训机构也将“双创”教育纳入培训内容,他们的培养目标同高校“双创”教育培养目标有很大的相似性,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不仅如此,商业培训机构还将专业技术培训纳入主要培训范畴之中,其培训目标更为明确、针对性更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起了挑战。从竞争层面上来看,高校“双创”教育在创新生态系统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2.3 高校“双创”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校“双创”教育仍停留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的状态。主要原因如下:①“双创”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学体系、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②从事“双创”教育的老师绝大多数来自校内,只有少数名校具备邀请校外成功创新创业人士作为主讲教师的条件。校内老师在教学中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授课过程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使得“双创”教育所能够取得的效果大打折扣。③“双创”教育缺少实践实习基地。实践实习基地对于“双创”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双创”教育的效果。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比较缺乏,除少数高校设立“创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实践基地”外,绝大多数仍停留在基础教学之上。
3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方向
3.1 “双创”教育的内容与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方向保持一致
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或元素之间有着固定的位置,通过彼此之間的博弈,保持一种时刻均衡的关系。高校“双创”教育要想稳定发展,就应当明确自己身处于创新生态系统的位置,且在定位精准的条件下,维持和保持这一平衡关系。高校“双创”教育是当下教育环节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来,高校可以通过“双创”教育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二来,高校“双创”教育的良性发展,可以起到较好的“示范”功能和作用。高校精准定位是实现良好的“双创”教育的前提,除此之外,高校“双创”教育还应该与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方向保持一致。即,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各界教育元素充分融合,充分利用高校内部资源与创新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建立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培养理论素质过硬、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人才。
3.2 “双创”教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创业园、校企联盟、“双创”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和校内创业园与创业学院的建立,高校与企业的直接对接,深化“产、学、研、用”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等,“双创”教育无论在课程体系建设,还是在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中,都得以稳步发展。“双创”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的现实更加契合,“双创”教育的发展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其创新创业能力。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和实现了其与创新生态系统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4 结语
高校是创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双创”教育作为社会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个组成部分,从属于创新生态系统。高校“双创”教育受自身“小环境”的影响,更受到创新生态系统“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处理好“大小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高校“双创”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且相关研究并不多见。
由于各种原因,“双创”教育的发展及其基本格局已经确定,高校“双创”教育发展需要摆脱当前的约束及束缚,突破各种封闭,更好地融入创新生态系统,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更应该强调与创新生态系统相融合,与创新生态系统各个要素充分融合,在共同博弈中,取得稳步进展。
参 考 文 献
[1]严毛新.从社会创业生态系统角度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15(5).
[2]杨荣.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J].科学技术与创新,2014(3).
[3]张运生.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3).
[4]郑小勇.创新集群的形成模式及其政策意义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2).
[责任编辑:钟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