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小组的构建与管理
2019-09-10蒋闽生
蒋闽生
摘要:学习小组的构建与管理,是福建省建瓯市第二小学正在实施的“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此,从“为什么要分组,怎样进行分组,如何进行管理,小组建设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教改班级提供一个可操作、较系统的构建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学习小组;构建;管理
知识,本质上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经验通过与他人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小组的构建与管理,是目前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学校的教改实践,对此进行梳理,与同仁商榷。
一、为什么要分组?
(一)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新型人才有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在知识构建上是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学习型人才;在个人品格上是合作型人才、品德高尚型人才。这里的“创新”“学习”“合作”等素养需要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去培养。
(二)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三)新教改的呼唤
现实的课堂,学生人数多,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师上课,学生听讲”模式缺乏针对性:优等生大多不需要听,而后进生又听不进去,因此,课堂教学也就没有多少实效。
“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互助学习,其目的是化整为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把学生间的差异当作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促进他们的互学互教,尽可能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四)新管理的需求
组建小组能有效解决个体与集体相关性的问题,有助于成长共同体的形成,有助于合作精神的真正养成。教师对4位大组长进行管理,大组长对4位小组长进行管理,小组长对4位成员进行管理,加强了管理的有效性。
二、怎样进行分组?
(一)分组的考虑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构建小组,才能促进小组成员充分团结,发掘小组最大的潜力,有效地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内外学习。
1.好差要平衡——成绩因素。班主任、科任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2.动静要结合——性格因素。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相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3.男女要搭配——性别因素。分组应遵守异性效应,实行男女搭配。一般说来,异性搭配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比相同性别的小组要高。当然,男女搭配比例不一定必须是1:1。
(二)分组的基本原则
如果组员搭配不当,容易导致学习小组的合作有效性降低,而实现有效合作的主要策略是个性差异互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小组的建立应遵循如下原则:
1.“互补性”原则。学生分组力求组内成员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合作共进的目的。
2.“互质性”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3.“互动性”原则。小组应是动态的,在一定时间内,成员职务及小组间成员可根据需要适当微调。也可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及课堂反馈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其新鲜感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总之,我们分组要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同组成员,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公平开展。
三、如何进行管理
(一)小组长的配备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他不仅要领导、团结小组成员,承担向组员分配研究、讨论、展示等方面的学习任务,还要带领全组同学达成学习目标,更担负着管理、考核小组成员学习各方面工作的职责,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帮手。
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是小组中最好的,但一定要胆大、责任心强、表达能力比较好,能发挥管理和带领组员的作用。学习小组长可通过教师推荐或班级竞聘等形式产生。
其实,在四人小组中,人人都可以是小组长: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学习组长,细心的同学担任卫生组长,有威信的同学担任紀律组长,有责任心的担任作业检查组长。大家各取所长,各负其责,互相监督,互相合作,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组名的产生
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的特点,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新意响亮的组名,培养和激励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队精神,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
(三)组规的制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也是一个“小家庭”,也应有自己的“家规”。组内奖惩制度要由组员共同讨论制定,共同遵守,互相监督。
(四)组训的确定
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并加以内化,当作自己小组的组训,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同时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五)小组长的培训
为了不让小组教学徒有其表,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培训,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明确小组成员在学习管理、纪律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使其能目标明确地开展工作。
1.培训目标:转变角色,发挥职能。教师要先让小组长们明白,自己当上小组长之后,学生角色就变成了一个“小老师”,完全发挥着一个老师的职能和作用。
2.培训方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1)定期培训。班主任每周或隔周在固定时间与学习组长进行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态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办法,帮助每一名学生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2)不定期培训。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可针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小组长学习、讨论并加以解决。
3.培训内容:涉及的内容应该说是方方面面的。主要包括:小组讨论的组织,展示互补的方法,作业监督的步骤,小组评比的操作,突发问题的处理,等等。在完成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后,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學习和管理工作,把老师真正地解放出来。
4.有效做法:学校要求老师在小组构建之初进行示范性培训,老师作为“小组长”,各学习组长作为成员,其余的小组成员则认真观看,使他们尽快明白小组工作开展的常规做法。
拥有了搭配合理的小组成员结构,加上富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保证。
四、小组建设的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发现,质疑,倾听,评价,忙得不亦乐乎。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时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而是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正确交流习惯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主要包括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关注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一些小组为了让本组有最完美的表现,都派出优等生发言,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优等生的发言代替了全组成员的意见。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在一旁,没有发言的机会,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从学困生抓起,防止两极分化。每次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时,我总是让学习小组中的后进生享有第一发言权,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
总之,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烦琐的工作,需要我们的坚持。在课程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小组建设在班级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小组不仅是班级的组成形式,也是班级走向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多用心,把它当作一项常规工作去做,相信大家会越做越有方法,越做越有心得,使它真正地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呈现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景象。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8XB00695)
参考文献:
[1]梁家松.浅谈班级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09(27).
[2]严国文.浅谈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6).
[3] 夏杨静.浅谈科学学习小组的建立[J].新疆教育,2013(4).
(责任编辑:吴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