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三历史二轮复习中的运用
2019-09-10郭炳宏
郭炳宏
摘要:在初三历史二轮复习中,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历史事件的基础脉络,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全方位的历史知识架构,指导学生更加轻松、顺利地完成历史复习任务,润泽学生心灵,使得复习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复习;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与理论价值
从理论角度出发,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从本质上来讲,思维导图就是将人的思维“画”下来,使之更形象化。它从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出来,通过符号、关键词、图像、线条,遵循一套基本、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逐步建立一个有序的、发散的树状图。它的优势在于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发挥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等方面实现自身的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所谓“一图胜千言”,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建构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自主学习。无论是从脑科学理论出发,还是从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知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概念和概念内涵之间构成的各种联系。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分解知识点内部的复杂联系,从而来循序渐进地认识世界,探索未知。从认知角度来看,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冲破知识分类的领域,以元认知的形式应用到教学中,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性探索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初三历史二轮复习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历史复习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很低,而且几乎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而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活动,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屈辱与抗争”这一篇章的历史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结合所学和自己的兴趣,自主建构这部分知识的框架,从而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如有的学生将晚清比喻成了一条龙,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讲到太平天国起义,再讲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学生都配上了与该事件相关联的漫画插图。学生通过这样二次加工知识点的过程,并与自己的绘画兴趣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脉络
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学科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普及历史常识,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而且還要以此为基础,注重历史各个领域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因此,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必须记忆大量的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在历史学习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但现实中历史知识被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学生的大脑中,呈现出无序化、碎片化的状态。尤其是初三的历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由于未能掌握较为科学且实用的记忆方法,在历史学习方面疲于奔命,患得患失,严重挫伤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而将思维导图融入历史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培养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宏观历史思维能力
复习课是一种在习得新知的基础上巩固知识的课程类型,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反复练习已习得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中考二轮复习课中,经过新授课和一轮复习,学生对知识点很熟悉,在头脑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往往比较琐碎和散乱,不利于其进行宏观运用。面对中考的要求,学生需要将各个阶段的历史知识点融会贯通,需要将已习得的知识转化为应试解题的综合能力,实现教学中的“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达到提升学生宏观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复习欧洲14~20世纪的历史发展历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欧洲与中国相结合来绘制思维导图。因为欧洲的发展是中国某些历史事件的背景,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运用历史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同时,指导学生绘制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线索,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和宏观的历史思维方法。
三、思维导图推广使用的设想
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重大体现,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初三历史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较之新授课与一轮复习更适合思维导图的引入。
(一)从内容上讲,思维导图应更多体现前因后果和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与普通知识梳理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可以更多地展现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实现从点到线的知识梳理,并且可以打破常规,对于知识的梳理更系统。同时,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能够灵活选择学习方法来获取所需的历史信息资料,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分析和利用,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锻炼历史思维。
(二)从目标上讲,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知识的梳理、方法的指导,但更多的是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初三历史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适应中考的要求,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累积,而是要求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运用恰当的历史方法,达到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历史教学中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思维导图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个人单独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要让他们结合思维导图绘制的内容,完成一定量的习题,实现从知识到方法再到能力的转换。
(三)从形式上讲,思维导图的制作不拘泥于历史时间轴形式,要鼓励具有想象力的创新形式
制作思维导图,就是要学生把书“读薄”,更清楚地发现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有结构、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在中考中才能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加入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设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创新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润·透”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策略,它在历史教学上还有更深层次、更大价值的应用,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做出更为积极的研究与探索。
(本文系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代借鉴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初中人本德育构建”(编号:YZ-c\2018\38)子课题、苏州市教育学会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导图在初三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编号:“十三·五”Sjh〔169〕)的阶段研究成果,主持人:陆晴峰)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