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资源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实践
2019-09-10陆新
陆新
摘要:绘本色彩鲜明、内容生动,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和认知习惯,是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绘本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将绘本与幼儿美术教育相融合,能够丰富幼兒美术教学形式,发展幼儿的美术素养。基于此,教师结合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探讨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巧妙应用,旨在拓展幼儿美术视野的同时提高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幼儿美术;绘本;素质教育;应用实践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色彩、线条、图形有很高的敏感性。幼儿阶段是开发人的美术能力的黄金阶段。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引入绘本资源,能够使幼儿了解到更多的教材之外的美术知识。尤其是绘本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幼儿的美术想象力,帮助幼儿建立创造性思维,这一优势是普通美术教材所不具备的。将绘本与幼儿美术教育相融合,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艺术天赋的发展。
一、依托绘本找准幼儿美术教学的切入点
(一)通过绘本丰富幼儿的美术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的开展要结合幼儿发展实际,注重幼儿艺术技能和表现方式的指导。教师应该运用生活中的材料、物品等开展美术教育,并且选择幼儿喜欢的、可以接受的形式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结合纲要要求,丰富美术教学中的材料和工具运用,尤其是一些特殊的、个性化的材料,若运用得当,将会大大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幼儿平时翻阅的儿童绘本中就有不少新鲜的美术材料,如《小黑鱼》中就有使用贝壳、草叶、干果等制作的拓印画,这些新颖而丰富的美术材料能够使幼儿感受美术创作的新奇,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帮助幼儿积累美术学习经验。
(二)利用绘本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想象力
幼儿好奇心强,按部就班的教学形式往往会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兴趣下降。因此,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突出趣味性特点。绘本的应用能够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幼儿关注的同时,还能使其与绘本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幼儿活跃的想象力。例如在《玛修的梦》中,一只名叫玛修的小老鼠用画笔描绘出自己想象的美好世界,这是一个充满梦幻和温暖的世界。幼儿通过绘本阅读能够模仿马修将自己的想象通过画笔表现出来,从而拓展绘画思维,促进艺术想象力的发展。
二、深度发掘绘本中的美术教学元素
(一)通过绘本激发幼儿的绘画艺术情感
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不仅仅在于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同时还要突出情感教育和德育特色,从而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教师通过绘本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能够提炼出绘本中的情感因素,因为绘本以图画故事的形式呈现,因此故事中所蕴藏的情感、价值观会同步传递给幼儿,进而形成美术技能与情感道德培养的协同进步。美术本身就是融合情感的一门艺术,在绘本情感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对自身意识、情绪及感情变化有更敏锐的感知,从而将这些情感因素表现在绘画中。
例如,在《小黑鱼》的美术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感知小黑鱼遇到危险时的恐惧心情,并通过印章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接下来,很多小鱼联合起来变得强大,从而有勇气面对困难。这时候,教师要注重幼儿情感的引导及变化,以此转化为美术创造力。教师要通过绘本中的情感实现幼儿绘画情感的传达,使幼儿认识到“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探究能力、美术表现力都会有所提高。
(二)通过绘本通感作用,提高幼儿的美术绘画技能
通感是指艺术创作、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官反应,是艺术情感与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通感是从理性过渡到感性的特殊能力,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艺术理解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技巧。绘本当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激发幼儿通感的因素,教师要深度发掘并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例如,在《999个青蛙兄弟》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沙沙的雨声、青蛙的叫声,加上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幼儿了解从小蝌蚪到小青蛙的变化过程,并认识到美术绘画中点线面的关系。之后,教师可通过手指点画的形式表现出小蝌蚪活泼可爱的形象,帮助幼儿掌握疏密关系。绘本通感的运用让美术教学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意识,使其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三)注重绘本美感,培养幼儿的绘画审美能力
幼儿绘本色彩鲜明,构思多样,是培养幼儿绘画审美能力的纽带。教师要巧用绘本,拓展幼儿的绘画视野,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从而使幼儿的绘画创作形式更多样,趣味性更强。
例如,在《老鼠嫁女》的绘本中,幼儿会看到剪纸构成的精美画面。通过简单的剪纸学习,幼儿能够将剪纸艺术和绘画创作相结合。如画好门窗之后,可以在窗户上贴上自己剪的窗花;画冬天堆满白雪的松树,可以在天空中装饰自己剪的小雪花。多元化的绘画创作形式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会如何去发现美、展示美。
三、发掘绘本潜力,创设幼儿园美术系列活动
(一)借助绘本循序渐进,促进幼儿美术教学层层深入
教师应在绘本应用中设定清晰的目标,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更新调整,如此才能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突出绘本应用的适宜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蜡笔小黑》的绘本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导入,让幼儿边玩边画,通过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关注。这一课的难点在于刮蜡画的制作,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引导幼儿认识刮蜡画的特点,使其能够运用蜡笔描绘简单的事物;第二步,引导幼儿了解刮蜡画的原理,使其运用刮蜡笔完成基础的点线面勾画;第三步,引导幼儿系统掌握刮蜡画的方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作。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实际能力选择其中适宜的步骤开展教学,或者将上述三个步骤分解安排在不同学段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绘本的引导和点拨作用,将美术教学化难为易、层层推进。
(二)参考绘本动态调整,扩展幼儿美术的表现力
幼儿的美术能力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绘本内容设计动态化的教学内容,借助绘本帮助幼儿寻求创作灵感,并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让幼儿尝试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幼儿通过多重感官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绘画过程的沉浸感,深度发掘美术潜能。
例如,在《小鸭呷呷》的绘本中,小班可以制作手撕画,中班则可以做贴纸画,大班可以画水彩画。同样的绘本应用于不同的情境,有利于实现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促进幼儿美术表现力的提高。
(三)运用绘本鼓励创新,因材施教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力
幼儿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在绘画方面的素材和技巧也会更丰富,会逐渐实现从单纯模仿到自主创作的蜕变。这就需要教师善用绘本,鼓励幼儿创新。
例如,在《小蚂蚁搬家》的绘本拓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给单只小蚂蚁涂色,之后结合幼儿的想象和绘本的特色,逐渐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形态的蚂蚁。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绘画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绘本的应用与幼儿的认知能力、审美行为、创作思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将绘本引入绘画教学能够为幼儿开启一扇通往艺术创造世界的大门。实践证明,素材临摹、情感渗透、资源拓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教师要选择与幼儿绘画教学相适宜的绘本,精心设计美术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此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