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探索
2019-09-10张阁胜
张阁胜
摘要: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打造更好的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时刻体验成功的喜悦。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有效教学;注重习惯;激发兴趣;分层合作;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和革新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使命,是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采取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使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当下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实施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注重习惯,抓好常规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活动大多数在机房进行。机房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新鲜,各种设备和软件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相对较差,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排好队伍进机房。去机房之前,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十分有限,稍不注意,一节课就会耽误掉很多时间。教师应让学生排好路队前往信息技术教室,路上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脚步轻轻慢慢走,不冲不挤记心头”。之后,上课预备铃声一响,教师应该指挥学生有序地从第一组开始,依次排队走进教室,做到快速、安静、整齐。
2.对号入座不乱抢。为了防止学生进入机房内随意争抢电脑,开学初,我便根据班级的学生人数,将电脑序号与学生姓名一一对应,制作好“学生上机座位表”,将其张贴在教室里。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进入机房对号入座。如此,既节约时间,又能增强学生爱护设备的意识。
3.机房规矩不可少。为防止触电及保持室内整洁,我们信息技术组的教师特制定了以下机房规矩:(1)所有学生不能带饮用水、零食进入机房;(2)上课不得大声喧哗、随意离位走动,请教问题、帮助他人要小声;(3)爱护公物,文明用机,不私自下载游戏、删除文件,发生紧急情况要立即报告老师;(4)下课时,正确关机,收拾课本,放好凳子,摆齐键盘和鼠标,之后快速、整齐、安静、有序地离开机房。
二、多种途径,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关键一步。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知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练的语言进行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如此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思维,主动地求知探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例如,教学“汉字输入”时正值孩子们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他们充满了好奇。导入环节,教师播放高手打字的视频,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看到高手每分钟能打100多字,学生跃跃欲试。教师顺势讲解指法要领,进行基本指法练习。学生们练得很认真,效果也很好。
2.利用游戏,激发兴趣。仍以“汉字输入”为例。学生打字时间一长,就对其失去了新鲜感。这时,教师可通过“打地鼠”“摘苹果”的游戏对其进行单字练习,当有一定的成效后,接着利用“青蛙过河”的游戏进行单词训练,使其手法达到熟练程度。之后,教师还可通过 “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玩得愉快,学得轻松,也巩固了学习效果。
3.助手轮选,激发兴趣。我告诉学生:谁的进步最快,动手能力最强,小组成员就推选他当老师的小助手。此举意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每节课都认真听,认真做,便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
三、注重差异,小组合作
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得非常明显。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能举一反三,但也有不少学生因基础较弱,学习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既要优化教学设计,降低难度,实施分层教学,又要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互助活动。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如“基本指法要掌握”中的键盘分区、基准键、定位键等。还有一些内容则可以让学生分层次掌握。针对可分层掌握的内容,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班级的具体学情,根据学生的基础,设置一些困难程度不一的任务。例如在教学“输入字母很重要”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金山打字通”软件里输入字母,之后根据学生的反馈,设置不同的目标:优等生的正确率必须达到90%,中等生的正确率必须达到80%,基础薄弱的学生只需达到70%即可。動作快的学生练完“基准键练习”,可继续练习“上排键指法”“下排键指法”,动作慢的学生能准确掌握“基准键录入”后,再慢慢迁移到“上排键指法”练习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既能完成既定的保底教学目标,又能有所提升。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进行分组。我就常在每小组安排两名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助手。在动手操作环节,我先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然后由他们掀起全方位互动的小涟漪,去指导小组其他同学的学习。若教学任务紧张,教师也可让邻桌结伴进行小组学习,但要讲清:一个人练习的时候,另一个人做什么;什么时候两个人一块做,一块儿做的时候两个人怎样分工;等等。例如,在教学“电脑小报我制作”时,我让邻桌结成3人小组,小组成员一人搜索图片,一人负责板面设计,一人进行文字编辑,大家分工协作,气氛活跃。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能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既达到了预期效果,又逐步养成了团结合作的品质。
四、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教室”之类的软件转播学生的操作过程或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时刻有成功的体验。
1.利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屏幕转播,这一模式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配合自己的语言,演示过程,展示成果,完成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促使学生将内化了的知识或者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例如在“虫儿慢慢向前爬”一课上,学生需要在画图软件里设置前景色、背景色、绘制图形、选择图形、勾选“透明选择”、 改变背景色、复制、多次粘贴同一图形,才能画出毛毛虫。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可通过“电子教室”软件,让操作熟练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讲解操作方法,提示注意事项,使其他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知识。演示的学生也从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拥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2.通过“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屏幕广播,展示学习成果,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鼓励和鞭策,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其学习效果、进行教学评价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利用PowerPoint制作“护眼宣传期刊”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有的图文并茂,有的配有诗朗诵,有的穿插动画,还有的添加知识小链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又激起了他们想进一步完善自己作品的欲望,促使他们每一节课都在这样的期待中不断提升。
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应该有参与其中的乐趣、积极探索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