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占鳌头品诗情,抓“魂”悟境生意象

2019-09-10许丹朱必文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

许丹 朱必文

摘要:诗歌的韵味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触摸,去体悟。教师应秉承“读占鳌头,以读为本”的理念,带领学生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难情绪和心理压力下,带着画面感多层次地在读中建构诗歌所描绘出的意境,形成完整的意象。

关键词:古诗教学;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教材解析】《绝句》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大自然的奥秘”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的第二年回到成都草堂,面对勃勃生机的景象,无限欢喜,按捺不住,挥毫洒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诗歌描绘了一幅明媚秀丽的春景,蕴藏了欢悦活泼的情感、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一句一景,清新自然,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展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春景图。

【片段赏析】

一、“读”占鳌头品诗情

师:捧起自己的书,大声地朗读这首七言绝句,做到读准字音。

(生读诗三遍,师巡视,指名读,生点评)

师:这首诗想要读好可不容易哟!(课件标出诗句中所有后鼻音字)同学们,睁大明亮的眼睛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生:这些字都是后鼻音的。

师:是的,你们能把这些字读正确、读饱满吗?自己试一试。(生自己练读,师指名读)

师:大家都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把诗句中后鼻音的字读得字正腔圆。(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声音悦耳动听,而且吐字清晰,把后鼻音读得非常流利!字音读准确了,句子也读顺了,并不代表万事大吉,因为古诗的朗读要求比一般文章的朗读要求高。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听听与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师范读)

师:听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老师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给我们一种享受。

师:你有一双灵敏的小耳朵。是的,读诗时我们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出示划分好的诗歌节奏),读着读着,我们就感受到了诗歌所独具的节奏美了。根据节奏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诗歌还能对对子读,想试试吗?(生:想)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老师先说出诗中的一个字,你能找到诗中的一个字对吗?我们来试试吧!

师:我说“窗”,你对什么?

生:你说“窗”,我对“门”。

师:好!如果老师出一词,你也能对一词吗?如果老师出一句呢?

师:我说“黄鹂”,你对什么?

生:你说“黄鹂”,我对“白鹭”。

师:我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你对什么?

生:你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我对“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合作愉快!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又发现了诗歌中还蕴藏了一种美,叫对——仗——美!来,读读这首“对韵歌”(课件出示):

“两个”对“一行”          “窗含”对“门泊”

“黄鹂”对“白鹭”      “西岭”对“东吴”

“鸣”对“上”              “雪”对“船”

“翠柳”对“青天”      “千秋”对“万里”

【评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许老师秉承“读”占鳌头、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诗歌的韵味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触摸,去体悟,因此,许老师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范读、对对子读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徜徉在诗情画意之中。许老师循着读准后鼻音、读出节奏美、读出对仗美的步骤,引导学生渐渐感悟诗歌与一般文章不一样的独特韵味。学生们读着读着,那声音汇聚成一曲优美的旋律在教室中徘徊。

二、抓“魂”悟境生意象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畫,一份情。作者坐在自己的成都草堂(出示草堂的图片),望着眼前一派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的景象,他不禁陶醉其中,写下了——

(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一棵柳树。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啊,能说一说吗?

生1:这是一棵嫩绿的柳树。

生2:这是一棵刚刚抽出新芽的柳树。

生3:这是一棵在春风吹拂下显得生机勃勃的柳树。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到的?还看到了什么?

生3:两只黄鹂正在翠柳上唱着歌。

师:你从哪里感觉出黄鹂在唱歌呢?(生:鸣)“鸣”是什么意思?(生:叫)你真会读诗,把黄鹂的鸣叫想象成在唱歌。你为什么想象是唱歌而不是在说话、在喧叫呢?

生3:因为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黄鹂自然很高兴。

生4:黄鹂看到这美丽春光自然高兴地放声歌唱。

生5:如果黄鹂是在说话和喧叫,那就与自然环境不和谐了。

师:孩子们真会学习,能把诗中的描写与环境联系起来想象画面,真了不起!是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春天里,除了黄鹂还可能有小燕子啊、乌鸦啊、麻雀啊,为什么作者偏偏只看到了两只黄鹂呢?

生6:黄鹂的叫声好听。

生7:黄鹂的颜色好看。

生8:黄鹂代表喜庆,而且作者看到的是一对黄鹂,就更加喜庆了。

生9:乌鸦、燕子和麻雀是黑色的,形象没有黄鹂漂亮,声音也没有黄鹂悦耳。

生10:黄鹂能代表作者此时的心情。

师:哇,同学们真是作者的知音,都读到他的心里去了。

师:除了黄鹂的“黄”,你还看到什么颜色?

生11:白、青、翠。

师:原来作者在选择事物时是很有讲究的。那你从他选择的这些景物和颜色中又能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说出来吗?

生12:欣喜若狂、笑容可掬、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眉飞色舞、满面春风……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出“眉飞色舞”这个词,大家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合适吗?

生13:“眉飞色舞”主要形容人得意的样子。事实上,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他感觉社会安宁了,人民安居乐业。显然,用“眉飞色舞”来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不合适的。

师:你能开心地读一读这一句吗?(指名读)

师:此时,作者抬头仰望,又看到了什么?

生14:白鹭。

师:白鹭在空中是怎样飞翔的呢?你看到了这是一群怎样的白鹭?

生15:从课文插图中我看到了白鹭飞得忽高忽低,所以它们是一群无拘无束的白鹭。

生16:一行行白鹭在蓝天的映衬下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17:这可能也是作者希望的生活吧!

师:你们太会读书了,一首诗就是一段情、一曲动听的歌。带着你的想象,带着你从诗中感悟到的情,将这首诗读一读吧!

师:作者描绘了一幅春风徐徐、杨柳摇曳、黄鹂嬉戏、白鹭成行、色彩艳丽、歌声动听的优美画卷啊!大家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描述这幅画面吗?

(指名说,不到之处补充)

师:带着这幅完整的画面再来读一读,相信此时的你会读出不同的感觉来!(生齐读)

师:(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时他又看到了什么?

生17:看到了雪,看到了船。

師: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雪?(生:千秋雪)“秋”是年的意思,千秋就是千年的意思,雪过了千年还没有——(生:化)。这是哪儿的雪啊?

生17:山上的雪。

师:咦,你怎么知道是山上?哪个字告诉你的?(生:岭)

师:(出示:岭)因为“岭”是什么旁?和山有关。你能用“岭”组词吗?

生17:翻山越岭、云岭、岭头、雪岭、岭南……

师:如果是一座小山在你面前,能不能称其为“山岭”?

生17:不能,只能称为“山丘”。

师:那么什么样的山才能叫“岭”呢?

生17:很高很高的山。

生18:一座挨着一座很高的山,才叫“岭”。

师:此时你能说出“西岭”是怎样的一座山吗?

生18:作者看到了一座挨着一座的高山。

生17:只有高山才会寒冷,冰雪才不会融化,作者才能看见雪。

师:是呀,作者远眺看到的是皑皑的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生读: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山的白雪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洁白。(生再读)此时他将视线收回,又看到了什么?

生17:还看到了一只船。(师:这只船要去哪里?)

生17:东吴。

师:东吴是个地名,即现在的江苏,离杜甫的所在地很远,所以说是“万里船”。这只船在哪?

生17:门前。

师:“泊”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个字吗?

生17:“请勿泊车”的标志,就是不让停车。

生18:“泊”就是“停靠”的意思。

师:杜甫是在哪看到的这些景色?你又是从哪知道的?

生18:窗户旁,“窗含”的“窗”字告诉我的。

师:(出示图片,理解“含”) 当你坐在教室的窗户旁向外望去,看到了……(生说)当你坐在房间的窗户旁向外望去,看到了……(生说)

师:此时,杜甫就站在窗户旁远眺,西岭披雪、客船静泊的美丽场景就被窗户包含在其中,仿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让我们一起带着想象再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画中有近有远,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评析】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绝句》中写景的联句展现的意境之美令人心醉。我们读古诗,脑海里浮现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远近交错,有声有色,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想象画面是对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训练。在此环节,许老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自由畅游,抓住诗中的关键字眼生发开去,将诗句读活,读得有声有色,读出孩子自己心中的那幅春景图,再引导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用口头语言的形式描述出来,有效活跃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诗歌的第二句所描绘的诗境的理解,二年级学生有点吃力,其难度主要在于对“含”与“泊”的认知。为此,许老师搭设了“当你坐在教室的窗户旁向外望去,看到了……;当你坐在房间的窗户旁向外望去,看到了……”这一支架,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场景感受“窗含”的意思。在教学“泊”的意思时,许老师链接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理解。这一句的教学主要采取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难情绪和心理压力下带着画面感,去建构诗歌所描绘出的意境,以此形成完整的意象。

(本文系“‘论坛杯201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暨全国语文名师工作室论坛活动”特邀名师文章)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随堂练笔,古诗教学中一抹绚烂的彩虹
诗画结合,演绎诗韵精彩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的研究
对话体验,让古诗学习更有滋味
关注外围留白,让古诗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