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9-09-10王彩萍
王彩萍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全国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教育行业借“互联网+”的时代东风,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创新,建设智慧课堂,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这是作为一名信息化时代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教育平台
一、学习——明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认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已成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理念的提出
2010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其描绘出我国教育十年发展的蓝图,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为深入落实《纲要》,组织编制并在2011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二)何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
专家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教学理念,二是教师能力,三是学习空间,四是教育平台,五是评价方式。
1.教学理念的融合。教师要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平台,树立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理念,倡导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互相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探索课堂结构的变革,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2.教师能力的融合。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特质: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与时俱进,成为终身学习者,主动拥抱新技术,体验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学习快速检索、辨别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的表达、数字化的交流提升教学的艺术。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学术、技术、艺术的高度融合,成为数字化的教师。
3.学习空间的融合。教师应致力于将传统课堂的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应该学会利用网络空间来教学,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该学会利用网络空间来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空间。
4.教育平台的融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国家建设了电子学籍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人人通平台,以及学习空间平台,它们大多是相互独立的系统。我们则要共建集教、管、学、评于一体的学习平台,清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确的个性化指导。
5.评价方式的创新。未来的评价将运用大数据思维,实现多元评价,依据更加精准的过程数据、结果数据,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更加科学、综合的评价。
二、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
在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认真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教改项目和市级课题研究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校本研修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研究实施
课改项目校的确立与市级课题的立项,使我校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目与课题研究对于现时期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有序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项目与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项目研究的全面工作,由教学副校长负责项目研究的具体实施管理,由教导主任负责研究工作的过程性管理,由项目及课题研究骨干成员具体负责项目研究的过程实施,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制定研究方案,扎实推进教改项目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研究水平
思想决定行动。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学校以“技术比制度更重要,人比设备更重要”为管理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搭建理论平台,做好研究准备。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素养,学校为项目组全体成员订阅《教育信息化论坛》《福建教育》等专业刊物,建立项目课题工作微信群,组织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文章,要求大家围绕主题学习做好笔记,并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2.集思广益,为前行扫清障碍。学校定期召开项目组成员会议,商讨、交流项目进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用水平。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重视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们采取“走出去,讲进来”“集中培训和自我研修相结合、操作技术培训和理论培训相结合、实践运用和相互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更新信息技术设备,改善信息应用环境
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下,我校在师资配备、经费的投入、办教条件等方面得到了有力支持,为有效地优化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了保障。
三、反思——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
(一)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了课件的使用,忽视了信息技术使用的巧妙性与实效性;部分教师虽然参加了多次信息技术培训,但是熟练程度还不够,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受家庭环境制约,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情况不尽人意,课前预习效果不明显。
(二)思考与设想
1.统筹布局,夯实基础,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支撑能力。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做到既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又自觉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应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全面审视历史成果与局限,树立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效融合的全新教育理念,解决好教学中仅局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一般性辅助教学手段的问题;解决好部分教师逢课必用、无谓滥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问题;解决好有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低下、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为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有选择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课件,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2.集聚资源,缩小鸿沟,推进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这一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件、软件和积件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均衡,等等。目前,我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很大,未来的发展呼唤具有超强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以便真正解决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不恰当的问题。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肩上的压力很大。
3.优化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育和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融合。一是从教学目标上来说,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获取与该课程相关的大量信息的同时培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效利用信息设备来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表达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二是从教学手段与策略上来说,我们不应一味追求技术的奢華和时髦,而应该追求切切实实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出发点是以课程为本,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围绕教学目标决定是否采用、采用多少、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应兼顾效益,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与学活动,使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相互促进。三是从教学主体上来说,我们的每一节课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而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权衡学生主动与教师主动、直接体验与间接知识、问题驱动与系统学习、教师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与互动讲述、情景学习与抽象思维、交流共享与个体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关系。
4.拓宽视野,强化培训,促进师生信息化素养与能力提升。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校本培训力度;二是深化校本教研,构建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优势互补的教研模式,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
5.健全体制,强化管理,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上级层面看,我县教育局已从行政角度强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进修学校关心重视,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以此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加速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从学校层面看,我们应主动承担起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任,在教学管理方面下功夫,履行好对各种教学资源的规范、组合与调控之责,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包括学科教学在内的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没有管理做保证,“理念再先进也不会落实,资源再丰富也会闲置,技术再先进也会沦为一种时髦的包装”。因此,我们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与个人的潜能,实现有效教学,从而有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以上是我校在教改项目被确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我的几点体会。我们离先进学校及将来要建立的新型智慧校园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深知,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现在应当做好的工作是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及教师的应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管理是关键,培训是前提,学习是根本,建设是保障,研究是动力,应用是核心。我们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今后,我校将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立足于学校已有的软、硬件资源及师资设备条件,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教育资源,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创设更适于学校发展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实效,以期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吴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