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元素进课堂的教学实践
2019-09-10汤建美
汤建美
摘要: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主要元素,音乐学科在流行过程中散发着独具特色的魅力,丰富着教育过程。初中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的引入有助于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和现代教育思潮相结合,汲取流行音乐元素的丰富养料,可以从根本上丰富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立足于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教学实践进行讨论,为现代流行音乐教学元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元素;实践;初中音乐教学活动
随着现代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陈出新,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音乐教学任务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基本音乐知识结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流行音乐元素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是现代教育的新型思考范式。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元素的引入,有助于教学方法创新,使教学活动实践落到实处。总之,初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是现代音乐教学实践领域的需要。
现代音乐教学面临的新任务
初中音乐教育过程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通识教育”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初中教材中不乏经典曲目,这些曲目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属于古今中外艺术形式的综合组成部分。毋庸置疑,传统经典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具有时代特征的鲜活的流行音乐更加受现代初中生的喜爱,因此现代音乐教学活动如何在继承传统音乐经典中与接收流行音乐的创新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张力,这个现状就成为现代音乐教育应关注的问题。
其次,从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立足于音乐教材的教学目标讲授音乐知识,单一枯燥的音乐课堂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彰显音乐教学的生命力。对于新的教育理念“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这个实践过程,是现代教学语境所缺失的。现代音乐教育者如何合理引入流行音乐教学元素,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等优秀资源,把流行音乐同现代教学结合起来,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优越性与发展模式,成为现代音乐教学面临的新的任务和挑战。
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教学实践
引入多媒体信息资源 流行音乐以其简单凝练、通俗易懂的特质,传播速度快,风靡全国,广为传唱,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甚广。在初中音乐课堂中,为了使流行音乐顺利引入,使学生在视听结合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和奥妙,多媒体音乐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如在音乐课《草原放歌》这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歌曲的MV,将教学内容所呈现出来的意境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广为流传的《青藏高原》《天路》《鸿雁》的音像制品搬上讲台,引领学生走进一种完美的音乐和文化的氛围中去,了解不同草原歌曲的演唱方式,感受不同风格流行音乐的特质,引导学生学会创作草原歌曲,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丰富音乐教学过程。
立足于教材文本 目前,流行音乐元素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应用,对于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音乐教材的知识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如在《我和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声部的指导练习,让学生会运用正确的音域来表现歌曲的特质,以合唱的形式对自己的声部有基础的认识,之后进入分别配合演唱的环节。再如,在音乐教材中诸如《我的中国心》这样的爱国主义流行音乐,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过程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感受浓郁的家国情怀,使爱国主义意识和思想渗透于艺术生命的底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利用优美的歌词拓展音乐意境 由于流行音乐为多数年轻人所喜爱,因此传唱频率较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选择适合于学生特点的音乐,通过富有精神内涵的优美歌词传达音乐的美好意境和愿景,可以使学生顺利认知和分辨出音乐作品的价值和内涵。
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引入周杰伦的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青花瓷》,对于其中的歌词的解读,勾勒出浓郁的江南古韵文化:“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旋律配合情景画面,勾勒出婉约柔美、生动别致、古色古香的韵味,再通过歌词的解读,让学生沉醉于对江南古镇的遥想之中,从而不断丰富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流行音乐教学元素, 对于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通过营造丰沛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拉近学习和音乐学习过程之前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适宜于初中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让流行音乐元素走进课堂,让流行音乐浸润学生的灵魂,促进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