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骨画演变概述

2019-09-10焦思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

焦思

摘  要:没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没骨画仍然在不断的发展和演进,但在当代绘画发展上相对薄弱,现存针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在没骨画的演变和发展方面进行概述,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而研究没骨画的发展,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其历史背景,根据史料记载,纵观诸位前辈的作品,没骨画是一类介于工笔重彩双钩渲染和写意二者之间而言的绘画表现类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要全面认识和面对历史,并且需要了解和发扬传统绘画,本文以没骨画的溯源为主线,对其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没骨画;没骨画的演变;历史背景

一、没骨画的溯源

由于没骨画是我国史前绘画的一种,且无详细的文字记载,所以只能从已出土的文物上进行考证。而从这些文物上看,在没骨画痕迹方面比较明显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古朴的彩陶器皿上包含了红、黑、白、黄、赭等色彩图案,虽然大多都是用单色填充的,但其色彩鲜明夺目,图案清晰,充分显示了原始人类的智慧。

彩陶绘画多以装饰纹样为主,而河南出土的一件陶缸—《鹳鱼石斧陶瓮》则是描绘物象的,极其罕见,它标志了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纹饰与器物密切的有机结合,而物象绘画与器物基本是脱节的,从而使绘画的独立性增强了。这个陶缸上的鹳、鱼、石斧都有很强的绘画性,从画面的构思,还有形象的塑造,都不像纹饰绘画那样考虑如何与器形有机结合,而它仅仅是在陶缸表面的画作。这种绘画性与几何纹彩陶的分离,以至绘画与陶器的分离,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人们在审美观念和创作思路上必然要向更高阶段演进。这个陶罐上的作品已经孕育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勾勒和没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已经具备了没骨画的审美特征,这为没骨画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基础。

二、没骨画的早期形态

如果要说没骨画画法的起源,不得不说它的早期形态就是凹凸画法。“凹凸”的出现使没骨画初具雏形,张僧繇大胆借用外来的艺术表现手法,用天竺(古印度)法的表现形式,将“一乘寺”门上的匾额着朱红、青绿等,绘成“凹凸花”。张僧繇运用凹凸法,成功地绘出凹凸花纹,近看平面,远取立体感强,十分新奇,楚楚动人,并且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大家争相观之,可见这种画法与当时普遍的画法不同。

谢赫的《古画品录》等绘画理论著作的问世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花鸟画也渐渐从装饰性中解放出来,向独立画科迈进。在这样的艺术氛围和历史条件之下,没骨画得以萌芽,终于从“凹凸花”中脱颖而出。

三、没骨画的发展历程

3.1北宋没骨画的发展

五代时期花鸟画有两大流派,一个是以黄筌为代表的“黄家富贵”,另一个则是徐熙为代表的“徐熙野逸”。宋初宫廷画院虽曾以黄筌的富贵风格为标准,但徐熙画风并未完全受到摒弃。北宋画院没骨画一问世就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宋太宗称赞“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其余不足观也”。北宋时期的花鸟画创作也在徐熙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少名家。如赵昌专攻写生,用没骨法,虽仍属于工笔设色的画体,但相比于黄家的富贵浓丽,则有轻清淡远的韵致。

3.2元代和明代没骨画的发展

元代在蒙元的统治下,绘画艺术受到打击。聚集了很多画家的南宋画院彻底瓦解,一些画家遁入道院,出家为道士。于是元代的道教画,特别是神仙像显著地流行起来。元代的工笔花鸟画,就如散珠遗于道,虽有名家闪现,已无大的气候。元代文人画兴起,特别是赵孟頫强调以书入画,对当时以至于今天都影响深远。文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带有历史局限性,玩弄笔墨、饮酒当歌,借画鸟来抒发被压抑的感情,都不敢直接地表达,此时的没骨画比较受冷落。但是,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仍有钱选的没骨花鸟格画呈现在花坛。

明代是没骨画发展的重要时期,成就突出者有孙隆、陈淳、徐渭等大师。明代初期,恢复了有悠久历史的御用画院。以文人画派的“吴门四家”崛起,出現了明代“浙派”画坛和“吴门”画坛的鼎盛之势。

3.3清代没骨画的回归与再发展

清代没骨画成就最高者,首推恽格,他不但继承了历代没骨画的成就,而且开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风格,推陈出新,形成了新的画派。恽寿平的独特风格引起画坛的极大关注,在人们看惯了勾勒填色的画法后,猛然见他那清新雅致的没骨佳作,便使人赏心悦目,犹似强劲春风,为清初画坛注入一股新的生机。没骨画不但在当时影响极大,而且为历代名家所推崇,形成了各种新的绘画派别,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成为中国画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结语

没骨画是传统的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国家表现技法之一,源于张僧繇的“凹凸花”,开始于五代徐熙的“落墨花”。在借鉴、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以似有似无、虚幻飘渺、立体感强等诸多特点,弥补了以线为主的不足,使“有骨”和“没骨”形成了统一的中国画的整体,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写出中国画的神韵。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楚启恩《中国壁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3]徐邦达《中国绘画是图录》中国美术出版社1981年5版

[4]杨仁凯《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5版

(工作单位:山西大学)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
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背景与演变分析①
俄语中外来词汇借入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中国民族器乐与电子音乐结合之路的历史发展演进
卢梭的异化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新常态下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现实意义
烛武退兵逞辩舌 弱国终究无外交
一种基于历史背景的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算法
浅探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