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与学生沟通
2019-09-10韩建龙
韩建龙
摘 要: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倾爱心、善知心、用诚心、有耐心、肯用心。
关键词:用心;沟通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敏感,自尊心很强,但又很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特别是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一方面有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因惰性或在学习方面缺乏成就感,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动力,所以经常会出现学习上或思想上的波动。有的学生因此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放弃了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并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来解决他们的各种思想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并充分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既要尊重、信任他们,满足他们的自尊、自信和渴望独立的愿望和要求,又要加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给予帮助指导,将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倾爱心、善知心、用诚心、有耐心、肯用心。
一、倾爱心
对学生的热爱,可以激发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无穷的动力,使教师更深刻的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热爱,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乐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欲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会对所爱的教师产生依赖感,使教师的言语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反应,从而使师生的沟通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一个学生病了,教师主动给其买药,带其去医院看病,这就是爱心的具体表现,会使学生内心产生感动和感激。老师的一个小小表扬足以让学生“受宠若惊”,一个生活细节的叮嘱也常常让学生倍感温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应当以倾爱心为首要条件。
二、善知心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之前,必须认真地调查研究,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摸准其生活规律,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了解”他、“关心”他的,这样沟通才能谈到点子上,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预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规律,做到“知心”,才能解决问题。2019年的上学期,有一名叶姓男生从理科班转入我们文科班,该生厌学,沉迷于网络,谁的话也不听,父母越体罚越不思悔改,打急了便离家出走,有一次甚至三个多月不上学,害得家人提心吊胆。作为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我并不急于对其”改造“,而是花了一周多的时间,与该生交往与之沟通,在我的言行感动下这位学生终于和我讲了实话:自己是差生,总遭受到别人的冷眼,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想通过上网结交朋友,打发时间,消除寂寞,针对这一现状,我就与他谈学习,谈前途,谈理想,指出过去的错误及危害,指明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位学生心灵逐渐有了触动,表示重新塑造自己,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三、用诚心
一个教师若要与学生沟通,就必须具有帮助学生的诚心诚意,具有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情怀,有了这种诚意和情怀,与学生谈话时才能推心置腹,说出的话才能打动学生,感化学生。我在2018年担任高一文科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位刘姓女生,家里在市内开超市,接触的人物比较复杂,父母忙于应酬,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孩子就逐渐染上了一条恶习,每天都涂脂抹粉,穿新潮服装,佩戴首饰,完全给人一种社会人的形象,给班级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一些学生也不甘落后,陆续仿效,面对这种现象,我便找这位同学沟通,首先肯定她的思想新潮,然后向她讲述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学生仪表的具体规定,然后指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做,今后如何才能成为有用人才等一系列攻心战术,沟通后,该生逐渐认识到了错误,摒弃了以前所不该具有的不良行为,班级的模仿之风也随之而止。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就会接受老师。
四、有耐心
每个人对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要有耐心,要循循善诱,不能简单轻率,不要以为通过一次两次的谈话,就可以将问题彻底解决。2018年的上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有位王姓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从不与人多言,但经常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怪事,如同桌写字碰了一下胳膊便大打出手,在同学之间,无人敢与其交往,更不要提与其成为朋友。面对这种状况我第一次找他談话,他一言不发;第二次找他谈话,他只是点头摇头;第三次找他谈话更是没有言语。这一切更加激起我转化他的决心,一天我来到班级发现他一个人在班级发呆,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了一杯热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师今天是以父亲的身份与你沟通。面对我的热情,这一次他道出了心里话:原来他的父母离异,每每与同学交往,都感觉同学在议论他,在背后嘲笑他,于是便形成了自卑感,进行自我封闭,面对这一状况,我对其进行细心的开导,解除其心理闭塞,在我的心灵开导之后,该生面露喜色,表示自己要努力地改造自己,做崭新的自我。
五、肯用心
中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因此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必须集中精力,对学生体现出尊重感,不能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与学生谈话。如果教师谈话时心不在焉,学生就会置若罔闻,使沟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有的教师一边剪指甲一边和学生谈话,这样的轻蔑举止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增添了自卑感,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形成自我心理封闭,并对教师的讲话持否定态度。同时沟通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不能把学生看得“一无所知”,不能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谈话,不能搞“训话”式的交流,应该启发学生说话,真正搞沟通,搞“互谈”,搞“对话”,而不是搞“一言堂”。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掌握其心理变化的情况,因此制宜地发表自己的谈话。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只有把学生放在心上,倾爱心、善知心、用诚心、有耐心、肯用心,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达到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提升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