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
2019-09-10陶志高
陶志高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缺乏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想象中探索求知,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主体性,培养
一、 创设情景,在想象中探索求知
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时候显得有点严肃,缺乏趣味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本来年龄就小,学习环境过于严肃,反而不利于他们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據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出示一张“校园情境图”,并定格在有窗户的这一面上,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这是哪个学校的教学楼?也会有学生这样猜:一共有多少扇窗户……最后我出示正确问题?一共有多少扇窗户?这时候没有才对的摇头表示遗憾,猜对的则兴高采烈,但是不管是哪一方,都会更加认真地听讲,关注老师接下来的问题。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既能制造悬念,又能激发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冲动,从而去猜老师的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动手操作,在参与中理解掌握
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引导的作用,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各种方法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提高学习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时,我先出示课件 ,是一段动画展示一个小学生的收纳箱,当鼠标一动,从箱子里飞出一些物品:足球、红领巾、三角板,玩具熊、易拉罐……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也有和课件中相同的,让他们把有角的放在左边,没有角的放在右边,引出新授内容:角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指出哪里是角,并用这个角来刺自己的手心,有什么感觉?(扎手、疼、痒)提醒学生不能太用力。接着用用手摸一摸这个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直的)最后让学生用纸折角,感受“角”的特点。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亲自实践,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表达,用手操作,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营造愉悦氛围,调动学习主动性这样的引导,
1.评价鼓励,树立自信心。
评价和鼓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的评价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他们在老师的评价中感到学习的快乐。鼓励则能够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对学习,对自己都充满信心。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放弃学习。这个时候老师要及时安慰、鼓励,帮他树立信心。如,在作业本后面画个笑脸,或者写激励性评语,“今天的字儿真漂亮”“如果再细心一点就更好了”等;当孩子表现出色时,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你真聪明,这么难的题都能做出来,真了不起”等;当孩子做错题时可以这样说:孩子,你的思路是对的,只是由于紧张写错了,相信下一次一定会做对......这样的评价和鼓励,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老师充满信任,以后的学习会更加努力、主动,效果当然会更好。
2.微笑面对,提高亲和力。
微笑,只是一个小小的面部表情,但是它所绽放的力量却是巨大的,是无可比拟的。一个老师如果每天都能带着微笑走进课堂,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是对学生的关爱,是这节课是否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又好奇,同时心理比较脆弱,在课堂上最喜欢的除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之外,就是老师的微笑了。老师灿烂的微笑加上温和的语气,会让小孩子感到心情愉悦,如沐春风,眼神和思路都会跟着老师走,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收获自然多。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老师板着脸,从不笑一笑,小孩子则会产生畏惧和自卑心理,情绪低落,即使学习也是被动性的听讲,而不是主动探究。长期以往,他就会讨厌这个老师,从而讨厌老师的课,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学好呢?所以,带着微笑进课堂的老师,是睿智的,有爱心的,他会带给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适度竞争,增加学习动力。
小孩子除了好奇、好动等特征外,还有较强的好胜心,如果教师能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则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全部背会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督促其他学生背诵,计算题全部正确的学生则可以减少下次的作业量,回答完美的学生,让他在下节课上台前交流学习经验或者讲解练习题。这样就使得其他孩子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从而努力的学习,争取得到表扬和展示的机会。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除了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之外,也不能忽视调动学生之间的竞争力,这样课堂就会产生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
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小学数学的起始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乐于思考并参与交流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静华.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浅析[J]. 学周刊, 2012(8):154-154.
2.钱忠蕾.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6(16):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