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角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路径研究

2019-09-10王琳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思政基层党建高校

王琳

摘  要:本文在对大思政的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协同育人等概念,对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路径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基层党建

一、大思政的内涵和特点

“大思政”指的是在认知思政理论课的作用、内容、方式、目标时的宏观视野,是一种从全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看法和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一方面承袭了思政教育的良好传统,另一方面又表现了高等院校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的革新和主动。

大思政模式依据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环境以及教育评价等途径,实施贯穿于大学全程。它高度契合了习近平同志“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大思政模式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有效地融合,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实践教育。基于传统理论,大思政更重视实践教育,将思政教育看作一个总体,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党建育人、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育人成效。第二,协同教育,要契合学生现实状况,避免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局面,要把更多人员划入教育主体范围,包括全校的专任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乃至全体教职工。第三,较强的延伸性。针对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在育人的时空上的局限性,大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在时空上体现全过程育人的宗旨。它强调了由学生入学到结业的整个过程,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扩展。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显成效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号召下,在十九大精神的带领下,高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高校党建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校成效明显。制度建设、党员队伍、活动载体、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逐渐完善,高校党建工作进展和成效显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氛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由理论向实践展开,有的基层党组织通过建立研究会,召开专题学习,领导带头讲党课等,为广大青年学生营造浓郁的理论学习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党员组成实践服务团体,发挥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党建工作成“单打独斗”态势

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缺乏结合,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不够深入。例如,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团委、学工和思政教育部等部门为主,其他院系和部门很少有效联动;思政教育基地、校内外党员实践基地数量少,开展党建活动落实较少;一些高校党校只负责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党课,缺乏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党员信息统计口径和更新维护不规范导致数据失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能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无法发挥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党建工作未能有效融合。

2.党支部建设“缺斤少两”

支部活动多以党员发展转正会、学习党内文件、讲话精神为主,存在形式主义,内容枯燥,缺乏创新性;党支部活动开展与专业结合不充分,和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等针对性不强,联系党员主观世界、解决思想问题不够。部分党员被动参与、被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其次,党员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多以完成发展任务为目标,党员发展规范性有待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效率低,方式固化;觉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高校基层党建专职人员不足,党建工作人员缺乏“能力之钙”,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党务工作能力、党性修养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

3.党建活动开展“循规蹈矩”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动力不足,党建工作机制尚不够健全,党建活动载体和平台有限。未能将党建活动很好地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建设引领作用彰显不足,高校党建活动缺乏互动性,党建活动对党员的带动效果不明显;开展的党建活动不能将党员标准与学生党员个人的党性修养和发挥作用紧密联系,很难触及党员个人的思想和灵魂。

三、大思政视角下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大思政教育模式不仅强调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强调要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加强自我教育与修养,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思政视角下,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克服党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之间的脱节倾向,要坚持党建工作服务于学校整体发展与建设这一原则,不断创造新经验,探索新途径。整合学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划分学生发展阶段,发挥教育资源在不同阶段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发挥1+1>2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和强化党建工作、学生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统一性发展,使高校党建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在新时期下,积极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是思政教育适应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

四、大思政视角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新途径

1.加强支部建设,规范党员发展和教育

严格控制党员数量,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提高党员质量。严把党员质量规范和党员发展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高校师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党员意识教育,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标准进行,严格遵守25条入党程序,建立高校规范性、标准化党支部。将党员的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将入党前發展、培养与入党后的考核、监督有机结合;制定科学的考核量化标准,注重党员的教育、管理、考核,确保党员教育的连续性,真将教育和学习作为师生党员全程需要做的“必修课”。

2.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首先,带动创先争优,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基层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的标杆作用,带动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其次,加大党建队伍建设力度,按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职结合的要求,积极引进和选配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群众基础好的专业党建管理人才,加强专职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最后,加强在职党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学习、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3.加强网络建设,增强党建工作实效

首先,依托于大思政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课堂限制的优势,加强网络党建工作,拓展党建工作新途径。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紧跟时代发展节奏,防止政治呆板说教形象;加强“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广大师生党员喜欢的方式开展党建活动,在保证党建工作严肃高雅的同时,增强党建活动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学生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开展在哪里;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主旋律和正能量,“润物细无声”,将党建工作充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充分融入到学生的脑里和心里中去。

4.加强协同建设,开辟党建工作新阵地

要加强高校各部门的协同教育,拓展高校建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新阵地。将党建工作同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后勤等有关部门的有机结合。结合班级建设,把党建工作带到课堂、带到班级、带到宿舍,将党建和团建结合;结合学生会社团,建立党建理论宣讲团,发挥青年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党建理论宣讲成效;结合教师资源优势,开展学困帮扶等志愿活動,教师党员发挥优势带动学生学业进步,实现党建和教学的统一发展;结合宣传部门,将高校基层党建活动进行积极宣传,将党建活动开展在学生身边,实现党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目标;结合社会实践,促进社区共建,结合专业特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参考文献:

[1]滕建勇,曹鹏,杨成龙.高校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现状分析及对策——基于上海高校的调研[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74-79.

[2]卢范一妮.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01):183-184.

[3]王楠.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156-157.

[4]薄舜予.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4(07):141-142.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大思政基层党建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