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美学理论在古筝演奏中的运用

2019-09-10宋诗琦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理论

宋诗琦

摘 要:各种音乐作品的重点均在于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音乐作品的生命在于通过音调方式将音乐作品的思想传递给听众。古筝演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音乐表演环节,古筝演奏也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再次升华,对音乐作品的思想传递的一个过程。通过音乐美学理论指导后的古箏演奏给予音乐作品高超的技术表现,增强音乐作品的感染能力,为古筝表演赋予生命,因此音乐美学理论对指导古筝演奏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音乐美学;理论;古筝演奏

一、音乐美学理论

音乐美学理论通过对音乐艺术总体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思考、高度总结后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1]。音乐美学理论主要探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音乐美学理论是音乐专业各学科中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音乐美学理论对音乐总体进行较为客观理性论述,对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各种现象进行总结和讲解。指导大家使用抽象的符号设计出乐谱。指导人们理解作曲家的作品表达的含义,帮助人们学习掌握乐曲,帮助大家学习演奏的基本技巧,指导表演人员在对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加入表演者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此从初步的识谱、技术与技巧训练、情感表现与作品艺术处理各个环节中,音乐美学理论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筝演奏

古筝演奏是古筝类音乐艺术实践重要组成部分。总所周知,音乐作品的生命在于通过音调方式将音乐作品的思想传递给听众。古筝演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音乐表演环节,古筝演奏也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再次升华,对音乐作品的思想进行传递的一个过程。因此音乐作品是否能够被听众所接受,演奏的优质性至关重要。作曲家们将自身的感情和自身的想法通过音乐符号记录下来后,音乐作品就被保存下来,这些固定的音符通过演奏表达出来时就有了多种生命【2】。

三、音乐美学理论对古筝演奏的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作品技巧

良好的表演技巧是优质古筝演奏的关键,当古筝演奏脱离表演技巧后严重影响古筝演奏的品质,因此掌握表演技巧至关重要,音乐美学理论有助于人们掌握作品技巧。例如传统琴论中关于运指和琴音的美学要求,都体现了对音乐表演技巧的高度重视。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般佳句描写精妙的的表演【3】。

(二)有助于掌握作品表达的情感

音乐情感是艺术情感的一种,音乐情感孕育在音乐之中,通过音乐的演奏表达出来,因此音乐情感也是音乐的一种艺术表现。音乐美学理论也有助于人们把握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情感。音乐美学理论认为音乐的情感是日常情感的特殊具体化和音乐意象化,所有音乐作品的产生均来源于作曲家的生活体验,和日常生活经历,并寄情于音乐作品中,因此理解音乐情感对古筝演奏至关重要。例如琴论中“体曲之意、悉曲之情”、“得之心而应之手”都说明了情感的体会是多么的重要。

(三)有助于古筝演奏的再创作

有很多作品是经过优质的演出后,才流传下来,部分作品甚至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部分演奏者已经成为音乐作品的代言人,这些演奏人均是经过深入学习音乐美学理论后,经过反复思考、琢磨,部分演奏者甚至与作曲者深入沟通数个月,在经过反复练习修改后,才使音乐作品成为名作得以保存。例如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改编演奏的《彝族舞曲》,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根据传统曲子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茉莉芬芳》。他们都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将乐曲改编为古筝独奏曲,并在古筝界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社会考级曲目,艺术高考曲目,表演者和观众都喜爱的曲目[4]。

四、音乐美学理论在古筝演奏中的运用成果

(一)演奏方式趋向大众化

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通过欣赏各类艺术作品满足精神要求,因此当代音乐美学理论指导下的古筝演奏方式趋于大众化演奏方式。在美学音乐理论指导下的新时期的古筝音乐,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古筝演奏技巧从传统形式变换为大众化的演奏方式。但是,大众化并不是缺乏新意、普通,古筝音乐是我国一项传统艺术形式,故在对演奏形式进行创新时,应掌握古筝音乐内涵,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将音乐美学理论作为基础,将音乐作品的情感作为根基,以及为基础进行创新,如果为了“炫技”或者“商演”,过度的“包装”只会使它失去了原本的精华。当前《汉江韵》、《剪靛花》、《丰收锣鼓》等曲目是优质的创新例子,这些曲目保留民族小调的特征,也符合大众的听觉需求。

(二)左右手演奏技术均衡发展

传统古筝演奏中是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助作用,也叫做“右主左辅”。近年来在音乐美学理论指导下的古筝演奏左手演奏技术迅速发展,当前的古筝演奏中左手和右手的作用不断拉近,已经变化成古筝演奏过程中两只手均十分重要,尤其在演奏技巧的方面。左手的移柱和按弦功能都得到增强。这种双手演奏技术的变化,证明在音乐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新时期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明显提升。

(三)中西结合的演奏理念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作为民族器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古筝表演更是首当其冲,古筝演奏在现代音乐美学的指导下分别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上借鉴吸收现代音乐文化的合理元素和先进理念。相信古筝演奏家和作曲家们将会突破传统五声定弦的束缚,发现、开辟出古筝演奏的新表现形式。当前古筝演奏在创新定弦法和促进筝曲在调性、和声、曲式结构上有新变化。作曲家们博采众长,广泛汲取古今中外音乐创作的优秀成果,以造就自己的艺术个性。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能对欣赏者产生巨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当今,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以谭盾、唐建平为代表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他们擅长于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互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创作出了《春秋》、《卧虎藏龙》等一些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互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新乐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相互学习,各取所需,共同进步。这也意味着中西音乐艺术相互交融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 张磊.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金田,2014.

[2] 崔洁.新时期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山东大学,2010.

[3] 王珣.中国古筝音乐美学研究论纲.艺术百家,2011.

[4] 杨凡.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福建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