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2019-09-10朱震德
朱震德
摘 要:中职院校在社会上的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它处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时代交替的新时代大背景下,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它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创新性企业所需的能工巧匠、精英人才的艰巨任务。面对中职院校缺少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从根源上探究相应的措施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
前言:为企业将高等人才培养出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保证这些人才具备高技术能力和業务素质。中职院校更应该紧随时代潮流更新观念、更新方式,分析现状、分析发展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在现如今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探索出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从业心理。因此,在本文中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的关系
在现如今教育产业化的强烈冲击下,使更多的中职院校更加倾向于重视职业技能的传授教育,进而轻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对培养与发展学生素质产生了巨大影响,语文科目时中职学校中的基础类课程,在平时授课中,我们其实发挥语言文化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相应理论道德,将其优良的道德素养培养起来。并写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进而强化了所谓劳动者在生理和心理发展出的职业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的关系。因而,我们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上避免过度依赖教材。发挥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的认识。建立具有中职院校特色的语文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
二、怎样利用语文教学促进职业素质教育
我国的中职语文教学具有一定指向性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的指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职业观。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写作题目。如,这个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什么优势和如何学好这个职业等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职业的理性分析,就可以了解到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因此,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兴趣来选择自己今后的职业,使得学生们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有了一定的动力,从容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树立起职业观和价值观。其次,我们也应注重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根据当前的教育大环境,尤其是新课改的出台和教育方针的调整,因而,道德素质的培养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比如,当今一些企业选择人才和工作人员时都会注重器本身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而,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实习在今后的择业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优势。在日常文化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不断注重自身道德的修养,能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履行自身的责任,并且强化在集体当中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能更快地融入职场生活。
三、在不断的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专业能力
根据教学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制定更加符合新时代、大潮流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选定更加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内容,选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的舒服与弊端。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渠道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高校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是新型创新理念的引导者、院校语文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执行制度,注入到学生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无形中培养其在语言文字上的体悟;加深学生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有利于在今后工作中的能力的表达,让企业专家以身传教,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感染学生,言传和身教的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培养出新时代“工匠精神”。加深职业素养的培养,语文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符合当今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来提高专业指导教师的素养,构建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知识精湛、专业知识完善的新时代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在保证语文教育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在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上的提高,做到综合性教育。做到德育并无学科分界线。
我们教师以优秀学生在岗经验为依托,共同实践语文教学与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发展的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以经验为根本,现身说法为依托,为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打下一定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同龄人身上直观的了解工匠精神在现实中企业的光和热,以引导替换以往的说教,实际与课本相结合,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脑海以一颗种子,并以实例为引导循序渐进,引发学生脑海中“工匠精神”的种子。
四、结语
中职等职业教育是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结实后盾,这就需要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地相互融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过程,这就要求中职等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国家政策的响应下,积极的解放新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工匠精神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确定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工业大匠。
参考文献
[1]改进中职语文教学适应企业用人需求[J].赵丽梅.职业.2013(33):876-877.
[2]论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杨胜香.文教资料.2013(23):234-235.
[3]“3+4”模式构筑优秀中职语文教学氛围[J].秦仲岳.语文学刊.2014(0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