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策略下高效自然地理知识教学实践

2019-09-10祝秀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合作思维导图问题

祝秀娟

摘 要: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及一线教师越来越关注高中自然地理的高效教学,并不断研究高效教学的相关经验。在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活动的开展、探究问题的提出以及思维导图的应用等多种策略,促进自然地理知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自然地理;合作;问题;思维导图

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的是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内容。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既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着手,也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多角度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由教师的转变带动学生的高效学习。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如何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实现高效课堂的生成呢?

一、开展合作活动

如何突破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安排合作活动,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升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但是,目前课堂中的合作活动学习缺乏探究意义,过于形式化。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有着自身独有的智力发育方向和发育的水平,同时学生自身的家庭背景,以及学习经历差异,造成学生在面对同样的自然地理知识时,所呈现出的知识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中,完成对自然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化,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等知识,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本节课的知识。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学生的地理素养,对学生进行层级的划分,并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学生对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等知识的认知呈现差异化的分层。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安排好的小组形式,共同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并让小组中地理素养较高的学生,带动小组的节奏,同时给予组内其他学生帮助,使得学生在深入交流后,能够提高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本节课地理知识的认知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显而易见,在开展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化,能够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交流中,逐步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提出探究问题

在传统意义上,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的交流渠道,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检验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的认知效果,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获得教学反馈,更好地进行其余地理知识的讲解。而在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地理知识的讲解工作,教师也可以借助问题为媒介,进行课堂探究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索和分析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答案的同时,完成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从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例如,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促进地理知识的讲解。从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来看,本节课主要讲解的地理知识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等,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等,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太阳能在各要素当中是如何进行传递呢?水在各要素中又是怎样流传的呢?”“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功能呢?”等问题,促进课堂探究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中,能够逐步认知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关知识,从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不难看出,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以问题为工具,促进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究和分析问题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生成。

三、利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工具,能够将原本散乱的知识点,以直观框图的形式进行展示,从而促进学生构建整体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效果。在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对碎片化地理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自然地理知识网络结构,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同时,与传统地理课堂的教学形式相比,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例如,在《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从“大气圈”的中心词出发,延伸出“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支路,在其后再依次延伸,形成“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天气与气候”的串联结构。随后在“大气的热力作用”上延伸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支路,在“大气运动”上延伸出“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等支路,在“大气环流”上延伸出“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支路;在“天气与气候”上延伸出“类型特征与分布”“判读方法”“影响因素”“天气系统”等支路。在构建思维导图后,学生能够形成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整体知识结构,从而形成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对本节课地理知识的认知效果。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總而言之,优化自然地理课堂的教学形式,促进高效自然地理课堂的生成,并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在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应当着重分析教材中自然地理知识特点,结合不同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不断创新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从而完整地构建自然地理知识教学的体系,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伟伟.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盛鑫.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合作思维导图问题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