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9-09-10张治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分组习惯交流

张治国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课堂上,教师的绝对权给罢免了,学生的主体性给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一定的张扬,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这看似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预计中的效果。所以,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英语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对于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通过竞争让学生获得小小的成功体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在竞争中自觉完善自己。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即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互换角色,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四、合理分工,明確职责

各组成员自己推荐带头人——小组长,而其他组员也承担一定的职责,如发言员、记录员等,并且可以定期轮换岗位。同时明确在合作中不论是讨论、探究、商议还是争执,最终是为了合作的成功。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六、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最有成效。

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合作互动学习,努力挖掘其优势,相信会给我们不小的惊喜。合作互动学习过程本身带给学生们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相信会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

猜你喜欢

分组习惯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交流平台
分组
交流平台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