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运用策略
2019-09-10梁月群
梁月群
摘 要: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为核心,并以生活情境为支撑,在“生活”中涵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开展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运用策略研究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趣”中引导生命体验、“异”中涵养生活智慧、“疑”中实现价值导向三方面探讨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运用策略
糜海波在《简论教育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教育伦理视角的解析》中提出,在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要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必须建立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上。教育要走进生活、关注生命、体验情感,要把教育当作生活来创造。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始注重将“生活化”的情境引入课堂中。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有很多教师在尝试实施,但尚未形成系统理论。与此同时,将生活教育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也不多。因此,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运用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趣”中引导生命体验
教育应当回到其原点即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上来探求其真义。“在教学中,学生认知心理的投入还只是局部的投入,教学需要师生整个生命的融入,需要感同身受。这就是体验,认识、理解、质疑、反思,都只是用了脑,还要用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强调关注生命个体当下真实的生活,创设富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寓教于乐,在乐中学,使体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实现。
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让我来整理》一课时,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每天与书包为伴,学会整理应从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开始这一实际情况,创设了“我是整理小能手”——整理书包这一生活情境。首先,教师以游戏“看谁找得快”导入,让学生从书包中找出1号小方格本。有趣的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找得快,有的学生到游戏结束了找得满头大汗还没找出来。此时,教师顺势提问:“究竟找本子找得快的同学有什么秘诀呢?”学生都想探个究竟。于是,教师采访个别学生了解原因。这样,学生们都意识到会整理书包的同学找学习用品会省时省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现场进行整理书包,在充裕的时间里,在集体体验的氛围中,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情境活动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生分享了各式各样的整理方法,分享了整理完书包后看到书包里分类摆放、整洁有序,心情非常舒畅。由此可见,有趣的生活情境容易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去体验,去探求。
情境的作用在于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身心的整体参与性,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重以个体经验为起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亲身实践,调动学生情感进行充分的体验式学习,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的良好选择。
二、“异”中涵养生活智慧
刘旭东在《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中主张“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而“异”是指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应与学生原有的“认识”事物产生差异。有“异”的生活情境可以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拓展思维深度,发展思维品质,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就是说,创设生活情境应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打破“认识差异”,在情境中涵养学生的生活智慧。
如教学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不乱买零食了》一课,教师把学生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创编成绘本故事《爱吃零食的东东》,图文并茂地呈现,让学生听故事后讨论:你认为东东这样吃零食健康吗?为什么?请你给他提个好建议。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得出吃零食要“适时、适量、健康”的生活智慧。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东东因为乱吃零食,导致肚子疼痛,他该怎么办?随机引出微课《乱吃零食危害多》,在学生家长陈医生跟学生面对面授课中,学生认识到乱吃零食的危害,认识了十大垃圾食品和十大健康食品,从而学到了科学挑选零食的智慧。绘本故事以及微课多个情境创设,还原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注重了“异”,打破了学生已有的对零食偏爱的认知结构,关注到学生认知与发展的真实需要,让他们在情境活动中科学地认识零食,提升了自我管理的智慧。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指向具体生活的。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立足于儿童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生命和自我存在,以期提升学生的生活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
三、“疑”中實现价值导向
“疑”是指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要使学生思维中出现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探索的源泉,有“疑”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实现价值导向。
在教学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讲谦让,不争抢》一课时,教师创设游戏情境“抢凳子”,游戏一开始,学生就全身心投入,都拼命地想办法抢。此时,教师设疑:“在游戏中抢凳子固然没问题,如果这个情景发生在公交车上呢?”学生若有所思,然后交流现实生活中乘坐公交车、地铁争抢座位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辨析。然后,教师让学生再次重复这个游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替人着想,学会谦让。通过设置游戏,让游戏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接,学生在对接过程中产生疑问,再重新调换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让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经历趋向、判断、选择、内化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区别游戏与真实生活的不同需要,慢慢地领会价值。
总之,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要回归儿童整体的生活,回归儿童常态的生活,回归儿童真实的生活,回归儿童视角下的生活,回归儿童未来的生活。力求在“趣”“异”“疑”中引导生命体验、涵养生活智慧、实现价值导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
[2]胡照松.是谁拨动我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06).
[3]张吉.坚持以人为本 优化教学方法——浅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学苑教育,2018(03).
[4]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魏显瑞.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7]刘志国.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