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9-09-10王远荣

数字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王远荣

摘 要:本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工作:在调查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准备工作,并围绕课程资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校本文化支持等开展教学模式探索。然后对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教学成效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受到师生认可的基于慕课平台(SPOC)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空间;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得到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模式;SPOC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1-0063-05

一、项目实施背景和基础

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一线教师不断开发和创建适应学校和学生的教学模式[1]。《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一书中指出:21世纪,学校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其中就包括学习创新能力、数字素养和职业生活能力[2]。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社会快速发展,数字素养的内涵将变得更加丰富和重要,也对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3]。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的修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成为信息技术学科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近5年来,河南省中小学信息化在软件、硬件、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诸多学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性的信息化尝试。但是,课堂方面还未达到深入、持续、系统的应用水平。目前,包括信息技术、科学在内的“副课”和语文、数学、英语在内的“主课”课堂质量还有巨大提升空间。总体来说,各科目的信息化程度存在着不平衡现象(目前围绕高考而开设的课程中,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活动的分量少之又少,课堂上缺乏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工具、资源落后,学生缺乏求知意识,导致这一教学活动低迷而毫无生气),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还是远远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2013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它是MOOC的改良版。实验后被证明,它能够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生个性化学的需求,拥有让每位学生深入、完整体验学习,同时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精准、富有预见性的效果。事实如此,SPOC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将MOOC本土化为供在校学生学习的课程,能够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的建设成本。

我校于2015年12月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签约共建K12学习平台,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提供慕课平台,我校负责基于平台的课程建设及应用推广。每位教师均可以在平台上开课,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平台内容丰富,主要由课程说明、课程内容、教学互动、成员管理、结课管理、监督统计、管理工具等模块组成,与真实课堂的学习环节完全相同,教师在线上设计课程后,课堂上教师属于每位学生,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提供了可能。

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一)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调查

为了解新入校学生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主要教学方式及其所期待的课堂教学方式,本研究编制了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学生对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期待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从未上过信息技术课的人占11.34%,偶尔上过信息技术课的人占13.92%,保持正常上课的人占74.74%。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操作,然后照教师的方法去做的人占88.14%;教师演示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的人占48.45%;教师布置任务给大家,学生分组协作或独立完成,教师适时指导的情况占69.59%。小组分工,协作完成的情况为73.2%;学生来当小老师的情况为15.46%;学生先自学,不会的教师再教的情况占57.22%;教师先讲授,学生后完成任务的情况占64.95%。喜欢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的人占97.94%,不喜欢的人占2.06%;喜欢慕课或“知好乐”平台上提供的学习资源的人占94.85%,不喜欢的人占3.09%,不确定的人占2.06%。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新入校的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师演示在先,学生学习在后,课堂中以模仿为主,缺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教师采取的面向全体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课堂学习过程缺乏创造性,缺少计算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此外,我们也看到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期待,这些数据进一步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根据问卷调查了解的情况,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论证会,对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计划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制订了课题的详细研究计划、实施路径和具体人员分工,并在之后参加了多次培训,如省电教馆组织的课题开题培训、市里组织的培训,通过相关理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

(三)以慕课平台为载体,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教學模式

慕课(SPOC)平台是我校与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共建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也被称为“每个人的学校”。自2015年建成以来,在我校英语和数学学科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课题组成员立足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现状,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从2016年9月起进行了系列探索。

1.利用慕课平台的功能优势,设计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资源

平台课程资源丰富,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课题实施之初,课题组成员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对我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以项目为引领的分为两个年级、四个学期的课程群,主要有信息素养、办公应用、多媒体应用、数据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制作、创意编程七大类课程。同时根据课程规划,建立课程资源目录及对应内容下的课程资源、学习研讨空间,包括每一类课程下所有若干个项目,如完成项目的任务单、流程图、微视频、主题研讨区、练习题等。

课程资源的建设系统化、多样化,这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有了可能:变革了所有学生需在同一进度下学习的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丰富的资源也为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利用平台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日常教学的实施过程是:第一阶段,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并分析学习任务,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第二阶段,学生登录平台进入个人学习空间自学并完成相关课程任务,在自主探索中可以随时保持与其他人的互动交流,最后完成线上测试或提交学习成果,并查看空间中关于学习内容、方法等相关信息;第三阶段,教师在线下将相关项目成果进行汇总,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为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兴趣,点燃他们探索的热情。

3.探索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结合学校对慕课平台上的学习评价,我们细化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标准,该评价由三个维度组成:线上考核、翻转学习和线下测试(作品制作),不同的项目在具体细化标准上会有所不同。

(1)线上考核(30分):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学习空间建设、学习成果几个项目,不同的项目会略有不同,这些考核均通过平台进行设置及统计,对于未完成最低任务和进度的需要酌情扣分。对于完成质量较高并且提前完成学习进度的酌情加分,对于虚假学习的直接扣除线上30分。

(2)翻转学习(20分):利用思维导图做总结为6分;参加课堂展示为8分;参加课堂反馈为 6分。

(3)线下测试(作品制作)(50分)。依据评价标准,及时、客观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增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对于综合成绩低于70分的学生需要重修本单元内容,对于慕课学习质量较突出的学生可酌情加分,最后每学期评选30%以上的学生为信息技术学习标兵。

4.校本学习文化支持:自主反思14问

学会反思是新时代对学习者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空间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一度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同样的任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路径,在开放的环境下如何看待学习时长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在开放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力?课题组成人员结合学校文化课堂制定了合作学习14问和互联网环境下文化课堂学习14问,制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线学习14问,以修正学习者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14问的内容具体是:你所利用的学习资源丰富吗?你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个性多元吗?你在空间里提出问题了吗?你为他人的问题主动回帖了吗?你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吗?你的信息素养形成了吗?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究者吗?你的课堂气氛活跃吗?给你自主学习的环境了吗?你能自主规划学习任务吗?你能自我总结及评价吗?你的合作分享能力得到培养了吗?你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了吗?你的自律性得到培养了吗?

受校本学习文化的影响,通过学科14问这种自我反思机制的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监督,学习成效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慕课平台上记录了师生互动的过程及分享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参与对话的机会,教师的教学也因及时收到反馈而得到快速调整,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提高。

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形成了基于慕课平台(SPOC)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经过实践摸索和修正迭代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形成了较稳定的教学模式(如图1)。集中在线学习和个性化线下翻转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教师在课堂上从传递者的角色中充分地解放出来,给学生解答疑难困惑,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指导,学生课堂上有抓手,学习中有思考,目标和方向变得清晰,这样的学习正是学生所期待的。课堂上他们不再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而是基于任务的创造性表达,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二)学生对新模式认同度高

为了解本课题实施后的效果,课题组成员对实验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所有学生认为慕课等在线方式对个性化学习的帮助很大。②77%以上的学生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升,68%的学生认为反思能力得到提升。③学生对在线学习还有更多的要求:希望提高学习兴趣的占72.97%;希望提高学习效率的占75.68%;希望获取学科多方面学习资源的占81.08%;希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占72.07%;希望获得及时反馈的占45.95%;希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占45.95%。④所有学生对课堂学习方式的要求方面:希望自学为主,有问题再向老师请教的人占85.86%;希望老师讲课为主,自学为辅的占45.60%;上课听讲,希望老师或他人讲解的占43.24%。⑤给课程的建议:希望可以开通直播讲课;可多增加视频资源;添加一些有趣的游戏;讲课更加详细一点;提供针对错题讲解的视频;等等。

通过上述问题及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几乎所有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表达了认可与喜爱,他们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渴望自主学习的意愿得到尊重与保护,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负责,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主体性得到大幅提升。以下是学生学习课程后的感受:

慕课平台可以让我们自主学习,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遇到喜欢的老师,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霸,了解更多的知识。

简单地说,这个平台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平台非常厉害!

慕课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查漏补缺,而且它还很方便,哪里有不懂的还可以看视频,很棒的平台呦。

慕课平台可以帮助我们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让我们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吸收知识的效率。它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大的交流平台,以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慕课平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坚持下去。

(三)丰富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空间

互联网支持下的教学,资源丰富,学习者登录个人学习空间,便可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或学习新知识,或与同伴和老师交流,或查看浏览自己的课程、浏览他人信息等,尽情体验丰富的学习、社交活动带来的乐趣。以上海交通大学慕课平台为例,该平台由课程信息、课程内容、成员管理、教学互动、监督统计、结课管理等模块组成,尤其是监督统计中,教师利用大数据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关注到不同的学生的各种状况,组织学生学习、互动、交流和分享变得轻而易举;利用学生对所提供资源的点击率及观看时间长短,不断改进资源的呈现及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以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度为依据的“每一个人的学校”成为可能。

(四)教师教学方式真正得到转变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未来3—5年基础教育将更倾向于深度学习、体验式学习、量化学习,这启示教师必须改变自己,拥有创新教学和智慧管理的意识。传统课堂中教师主要侧重于知识传授和课堂管理,而基于互联网平台支持的信息化课堂,利用平台技术则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教师能走近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师生之间交流更加多样频繁,同时平台上又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及结果,教师可现场调取数据或课后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学情,为下一节课的资源完善、任务设计、精准指导提供参考,让课堂教学从基于经验走向基于实证,从传统走向智能,由保守变得开放。由此,教师也从大量的重复性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的教育、运动技能领域的教学和学习,即传统所述的“传道”和“授业”部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学走向智慧化和创造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更具创造性和更人性化的工作则要求教师做得更多、更好。

四、结论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学生一个进度,给教师的个别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提前几个课时进行备课和资源建设,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平台上记录的学生学习的情况,把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先组织起来进行线下展示交流,再让这些学生进行线下合作学习,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二是教师的数据意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亟待加强,面对同样的数据,不同的教师可能解读出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信息支持不同的教学行为,如何较准确地读懂数据,用数据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下一个阶段我们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尝试改变中学教学模式,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有积极作用。通过借助慕课平台的项目式学习,形成了很多过程性资料,真实记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经历,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互动的、安全的、多元的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及学习成果展示。借助平台对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关注每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与个性需求,让学生参与表达的愿望更加强烈,在學习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善于用数据思维去发现及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可更加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特别是新版高中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提法,增强研究成果的推广性。

参考文献

[1]张向梨.基于POGIL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为例[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2]特里林,菲德尔.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3]杨炜圻.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性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8):136.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ternet +”

WANG Yuanrong

(Zhengzhou No.34 Middle School,Zhengzhou,Henan,China 450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Internet +”background,the innovative work of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is conducted in this research.After investigating and understanding students’need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some relevant research preparations are made.Meanwhile,a teaching mode is explored in terms of curriculum resource design,teaching implementation,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chool-based cultural support.The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Internet +”.Therefor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POC is formed,which is recogniz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As a result,students’personalized learning space is enriched, and teachers’teaching methods are really changed.

Key words: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teaching mode;SPOC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