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2019-09-10孙少辉

数字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爱莲说移动互联二维码

孙少辉

摘 要:借助移动互联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式移动学习终端和二维码技术,教师利用二维码能够在课前将微课等资源推送给学生,方便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还能随时掌握课前检测数据的汇总结果,增强后续教学的针对性。本文以《爱莲说》一课为例,介绍了二维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各环节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二维码的教学功能,并对基础教育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二维码;文言文;《爱莲说》;移动互联;智能手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1-0052-05

学习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掌握文言文这一工具。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最优秀的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校课题组的老师们于2017年11月中旬利用问卷星发布了《关于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网址:https://www.wjx.cn/jq/17581567.aspx),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借助于二维码技术,将以文字为主、较为单调的传统教材变为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的立体化教材,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化、多元化。学生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跟着老师们精选的优秀微课提前自学,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学习节奏实现自主控制。学生们在提前的预习后,往往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得到提升。

下面就以课题组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二维码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一、二维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自学:扫码获取丰富学习资源

课题组的老师们通过优酷、今日头条等平台搜索与《爱莲说》一课相关的网络视频资源,其中的名家朗诵有助于学生正字音,微课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字句、理解全文主旨,课文赏析能够深化、拓展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这些网络资源被下载后,利用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等工具进行处理后,上传到课题组成员的网络空间(优酷或腾讯视频),再将视频的播放网址转化为二维码(如图1),插入由编者导读、作者介绍、奇闻逸事、迁移拓展等板块共同构成的自学教材中,学生在课下即可依托内容丰富的自学教材,并借助智能手机进行灵活的自主学习(详情请用手机扫描如图2所示的二维码可查看校本教材《爱莲说》)。

除此之外,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课题组老师们还指导学生利用百度获取《爱莲说》、周敦颐、陶渊明等与本节课相关的相对权威且完整的关键词检索结果,使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树立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二)调查检测:扫码答题获取汇总反馈

在学生课前依托校本教材自学的基础上,课题组精心挑选测试习题,并利用问卷星设计《〈爱莲说〉课前自学情况调查与检测问卷》(网址:https://www.wjx.cn/jq/27238196.aspx),不但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摸底,还通过如图3所示的自学检测题,对学生自学的效果进行检测(扫描如图4所示的二维码可查看《爱莲说》课前检测题)。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在微信群发布信息,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家长需要做的是在对孩子的自学情况进行关注、督促的基础上,陪伴孩子一起参与调查,并督促孩子完成检测作业。

学生提交问卷后,我们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端获取调查数据的汇总统计结果(如图5),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对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和学习效果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使下一阶段的备课目标更加明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

(三)课堂讨论:扫码发弹幕及时分享讨论观点

“好弹幕”是一款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免费微信大屏互动软件,学习者可以在投影设备正常播放PPT课件的同时使用微信发送弹幕实现课堂互动。在课堂讨论环节,老师只需在电脑上运行“好弹幕”,在屏幕的右上角就会呈现出一个二维码,学生只需使用微信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按照页面的提示关注好弹幕,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编辑好信息后单击右下角的“发送”项,发出的信息就会呈现在屏幕上(如图6)。

利用“好弹幕”可以通过文本、图片等形式,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弹幕的形式发送到大屏幕上。这样的互动设计新奇有趣,能够很好地调动同学们讨论、分享的热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用手机扫描如图7所示的二维码,跟着笔者所录制的视频学习如何利用“好弹幕”轻松实现课堂互动。

(四)课后测试:扫码得反馈,自评便捷高效

阶段学习结束之后,通常需要通過单元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测。孩子们希望在考试结束后对照标准答案估算自己的测试成绩。我们的测试目前采用电脑阅卷,因此要求学生在专门的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以后,原试卷由学生本人保留。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测试前将试题答案转为二维码,并印制在试卷上(如图8),考试结束以后,学生只需用手机扫描试卷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对照答案及时估测自己的考试成绩。

微课是当前基础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课题组的老师们还尝试将微课和传统试卷相互结合,在命题以后,使用录屏工具配合PPT录制试题讲解微课(简单题目利用手机自带的录音机、喜马拉雅APP等工具录制讲解声音),将微课上传到网络空间以后,把视频播放网址转为二维码插入试卷中对应题目的右侧,这种带有二维码的试卷被称为“码卷”(如图9)。学生在考试结束以后,就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随时观看老师对题目的讲评,这种做法使单元测验之后的反馈变得更加及时、有效。

二、由二维码应用于教学所引发的思考

(一)重视二维码的教学功能

第一,二维码是向学生传递学习资源的桥梁。传统的纸质教辅材料只能传递简单的文字和图像信息,插入二维码以后,教辅材料还能传递包括声音、视频等资源在内的富媒体信息,而学生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就能随时获取这些信息,轻松实现富媒体资源支持下的自主学习。在本文所介绍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扫码获取辅助自学的微课资源,课后还能通过扫码获取题目解析,轻松突破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时空限制,实现时时可学。

第二,二维码是链接技术实现课堂互动的桥梁。借助希沃手机助手等教辅类APP,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建立起手机和电脑间的连接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功能遥控PPT课件的播放,也可以使用“拍照上传”功能将手机拍摄的学生典型作业等课堂生成性资源以图片的形式通过大屏幕呈现出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还能通过“手机屏幕同步”功能将手机画面投屏到大屏幕上,利用合适的手机应用实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学生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不但可以借助“好弹幕”“问卷星”“雨课堂”“UMU互动平台”等轻松实现有趣的课堂互动,还能即时呈现数据汇总结果,使移动互联环境下教学高效、有趣、魅力无穷。

第三,二维码也是展示学习成果与经验分享的桥梁。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视频、H5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成功经验。如果将这些资源的链接转为二维码后在班级里展示,引导学生通过手机扫码欣赏、学习、交流、讨论,不但是对分享者的最大褒奖,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正视困难,加大变革的动力,坦然迎接未来课堂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走读制学生来说,利用手机扫码的方法获取导学案中的多媒体资源可以在家中使用手机完成,家长也能够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监管。但是,二维码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的使用要依托智能手机来进行,尽管当前初中生中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已经超过80%[1],但智能手机进课堂却是当前基础教育界中极具争议的敏感话题。争议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笔者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盲目地将部分学生沉溺手游荒废学业归咎于智能手机,却忽视了当前基础教育界以应试为导向的思维模式造成学生学业负担日益加重,持续高强度且单调乏味、成就感缺失的学习生活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会逐渐转化为日益强烈的厌学情绪。

二是移动网络信息呈现的鱼龙混杂,娱乐类资源触手可及,更有甚者,一些教育类APP竟然也成为网络游戏的导流入口。

三是青春期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控力,容易因沉溺网络而难以自拔。

四是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严重不足,对手机的教育功能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不具备帮助、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影响,如同天风海雨扑面而来,又似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如果一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粗暴禁止的话,结果就如同筑堤拦洪一样消极被动,川壅坝溃,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能够客观认识手机对教育教学积极正面的作用,并主动进行探究,加强对学生的帮助、引导和管理,学生使用手机学习的时间多了,沉溺娱乐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老师和家长们的担心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一些优秀教师早就开始关注智能手机对教育的影响。2015年5月,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发表的博文《最终改变课堂的技术或许是手机》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后不久,王竹立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就智能手机进课堂展开讨论,讨论内容以“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機——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为题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20期。在讨论过程中,黎加厚教授指出:“如果一所学校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那么,这所学校就无法进入‘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王竹立教授则提出,如果我们允许手机进课堂,它则会产生如下正面的影响:智能手机进课堂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2]。2017年10月,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用大数据研究苏轼,令人惊叹的研究成果就表现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较为突出的信息素养。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还像当年我们被教授的那样去教学的话,那么,我们就掠夺了儿童的未来。”结合近年来与数万名一线同行交流的体会,笔者认为:智能手机究竟是能够让人玩物丧志的电子鸦片,还是便携式的移动学习终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就智能手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而言,教师会用只是标,让学生用好才是本,而要想让学生用好,首要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拿着手机自己学会学习知识,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目标最大的瓶颈是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严重不足,如果他们不主动学习、应用新技术改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将是不称职的。

心动更要行动,尝试就是成功。笔者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伴随着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智能手机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能够真正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服务,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改造甚至颠覆传统课堂,将师生的目光吸引到更加辽远的星空,还教育以本来的颜色,那就是积极、热情,新鲜、美丽,开放、包容,“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蓬勃地生长!

[1]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在线风险和机遇:中国青少年宫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EB/OL].(2015-09-25)[2018-10-20].http://news.k618.cn/dj/201509/t20150925_6139737.html.

[2]黎加厚, 王竹立. 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20): 4-12.

Though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QR Code in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s —A Case Study of the Prose Ai Lian Shuo

SUN Shaohui

(Luoyang No.49 Middle School,Luoyang,Henan,China 471000)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portable mobile learning terminal and QR code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smart phones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teachers can use the QR code to forward micro-courses and other resources to students before class,which can help students learn efficiently and independently.In addition,teachers can know the summary results of the pre-class test data so as to enhance the subsequ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Taking the prose“Ai Lian Shuo”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QR code in all aspects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Based on this, the teaching functions of QR code are discussed,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use of mobile phone in the classroom in basic education is reflected.

Key words:  QR code;classical Chinese;“Ai Lian Shuo”;mobile internet;smart phone

猜你喜欢

爱莲说移动互联二维码
《爱莲说》微课教学设计
二维码
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