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
2019-09-10邓兴红
邓兴红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略。我们主张:生活是“悟”的基础,情感是“悟”的动力,想象是“悟”的关键;文眼与结构是“悟”的常用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悟”性
一、生活是“悟”的基础
第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自然、社会,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学习贴近丰富的生活,无疑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奋飞的翅膀。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积累丰富的感性、理性经验,训练其敏锐的洞察力。
第二,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激励其在课外阅读中去进一步探究、思考、磨砺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增强语文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大量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人文内涵的领悟能力。
这些感性、理性经验,情感、观念的价值趋向将构成“意念系统”潜伏在学生的潜意识层,为学生的顿“悟”打下基础。
二、情感是“悟”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注意导情。很多课文看似写景、写事,实则写情。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先向学生展示周总理的遗像,伴着哀乐,然后再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将学生带到那无限哀思的情景中,这就很快地激起了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又如在讲《海底世界》时,先借助多媒体课件,伴着轻快的音乐动画展示丰富多彩、瑰丽无比的海底世界,激起学生对神秘莫测的大海的向往、探究、热爱之情,在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时顺势导入课文。这些艺术的情感导入方式,对学生起到了激发情感、促进阅读冲动、端正情感导向的作用,有利于阅读活动的展开。
其次,要注意融情。融情是指主体置于阅读活动中,主体之情与文章之情融为一体,碰撞、交流,产生共振,最后达到主体对客体内蕴的领悟。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为了让学生从文中领悟并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可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接着问他们,当你一不小心被火烧到或被开水烫到时,你的感觉怎样呢?学生的手齐刷刷的举起来,几乎异口同声:会大声叫喊:疼死我啦!那么,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怎么做的?他会怎么想?学生纷纷读书,很快找出有关句段。我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然后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哽咽着说:“老师,作者太焦急,太紧张,也太痛苦了,我仿佛也趴在邱少云的身边,和作者一样万分焦急和痛苦。”此时我也噙满了泪花。接下来,我出示“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这个比喻句,楸住不放,引导学生探究邱少云和千斤巨石的关系:石头是无声无息的,邱少云在烈火中更没发出一丝呻吟;石头是稳固的,邱少云在烈火中没挪动一寸地方;千斤巨石是巨大的,邱少云的形象更加高大。此时邱少云的高尚品质学生早已了然于胸。这样学生完全沉浸于文章之意境中,读者之情与文章之情水乳交融,产生共鸣。这样学生自然会领悟到文章的深刻内蕴。
三、想象是“悟”的關键
阅读主体的“悟”是对课文“言外之意”的把握。因此必须通过想象方能捕捉到文章所隐含的深情意蕴。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一段话: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单纯停留在字面上,“黑洞洞的”“碰壁”意思是四周光线不强,走路不小心碰到了墙壁,但联想到当时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不难读出他实际是说:当时鲁迅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与反动派作斗争,处处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
联想与想象具有极大的跳跃性,自由性,它能迅速的在主体记忆中去搜寻与阅读对象的切合点,使主客体之间默默契合而达到悟入之境。因此,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四、文眼与结构是“悟”的常用路径
文眼即一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最能体现文章神韵之处,对文眼之体悟,往往能带动对整篇文章情思意趣的把握。文眼为“悟”之提供了窗口。
如阅读《飞夺泸定桥》,我们可以从其标题入手。“飞夺泸定桥”既是标题又是文眼。“飞”突出了战士们与敌人抢时间,忍饥挨饿、冒雨摸黑赶路、拖着疲惫的身子仍与敌人拼搏的忘我精神;“夺”则体现了战士们冒着敌人的密集的子弹与敌人殊死斗争那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的题眼已经奠定了全文之感情基调,对题眼之把握可见文章之端倪。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外在反映形式,也是文章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文章的构思,我们也可以把握文章的深情厚意。
如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我们便可以从结构去捕捉作者的情感脉络。这篇文章在构思上,按盼灵车——望灵车——追灵车的顺序记叙了人们在长安街送总理的情景。文章对周总理的回忆、记叙交错安排,让始终微笑、和蔼可亲的总理在文中、文后反复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之真情。这种把抒情与追述、记叙交错穿插的结构安排,正是作者强烈的悲痛及对总理无比爱戴之情的反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种交错安排的结构形式中去领悟课文意蕴。
总之,语文能力——语感的形成需要“悟”,其人文内蕴更要“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悟”,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略。
参考文献
[1]杨光泉.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2]廖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