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语文应试危机的思考与浅析

2019-09-10庄柔妍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中学语文写作

摘  要:本文从笔者16年的应试教育经历出发,写出了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传统中学语文应试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弊病以及对笔者以及千千万万的学生惨痛的伤害,并提出笔者自己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见解。

关键词:应试教育;中学语文;阅读;写作

“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我的少女语文情怀,“如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是我作为一个应试教育的胜利品现有的状态。记得龙应台曾经在她的《机器人中学》里谈到台湾的中学,有着非常严格的校规,袖口不能卷、裙子要过膝、头发一定旁分要用发夹等等,要把台湾的十几岁的小孩都培养得一模一样——发型一样、穿着一样、举手投足一样、思想观念一样,像工厂的生产线所吐出来的一部部机器。这是龙应台批判80年代台湾的中学教育,而大陆现在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再谈回语文,在中国读了十六年的语文,用了二十几年的中文,我除了会说话和考试,什么都做不了,这真的是语文教育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在我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我们一直谈素质教育,说大语文观,但是中学的语文教育实实在在就是被捆绑在应试教育的牢笼里,想要挣脱得到自由,却一直迟迟未能得到改善,因此也造就了很多像我这樣的语文教育的败品。这个败品是什么样?以我为例来说明。

一、关于中学语文阅读

关于我中学阅读的书籍,大多都是语文老师指定的,并没有多少是自己的选择,特别是为了升学考,读书都是功利化的,除了教材和教辅,很少有完整地度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就像高中,为了提高我的议论文水平,我每天课间都会看《中学作文素材》等等来充实我的素材库,但是对于里面提到的人物、事件都是一个片面化的阅读和理解,没有自己的全面思考和认识。阅读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因此,对于课外阅读,很多情况下也是为了应试的目的,所以也很难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而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止看课内和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不断拓展阅读空间。对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至关重要,阅读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文素养的高低。光靠做题是提高不了语文素养的,“题海战术”只会败坏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对语文、对阅读失去了兴趣,甚至讨厌语文。不仅如此,为了中考高考,许多家长和老师也会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当作“读闲书”而批评学生不务正业,这让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也有了一定的恐惧。实际上,读“闲书”也是一种阅读,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面,这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的爱好与潜能能够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这也是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的。而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对学生“语文生活”有所了解,并借此与学生产生有效对话,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便可别开生面,事半功倍,大大延伸出去。

二、关于中学语文写作

关于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同样被应试捆绑得死死的,学生丝毫得不到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和发展。我想起初中,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写物的文章,当时的我对于校门口长廊上星星点点却染红整个天空的木棉花情有独钟,少女情怀总是春哪,我在木棉的红色阴影下畅想,是邂逅、是忧郁、是不舍、是红色的希望,我把我所思所想随心所欲地表达在作文纸上上交了,还满怀期待老师的夸赞。但是,事实就是,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我,老师以对我的要求比较高为由,认认真真地跟我解说了一番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不好,“我们考试要写的是记叙文”、“写物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借物喻人呀”、“……”,最后,我的作文经过了三次修改,变成了我在雨后的木棉花下被行走的车见溅湿了裤脚气急败坏,而看到清洁工阿姨同样被溅湿却仍旧默默无闻地清扫泥水,借花的红喻人的红,借花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喻清洁阿姨的默默无闻为人们服务的精神。这次作文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因为我改得很不情愿,改得言不由衷,心情难以言喻,感觉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的主观判断随意践踏。从此之后,我不会再去做这种碰壁的事情,上交的作业都是规规矩矩的“优秀文章”。而对于自己发挥的抒情文章,可能也开始少有触碰,因为并没有人关注和认可。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不仅仅是记叙文,高中的议论文教学同样存在相同的应试教育现象,给学生一个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它们按照套路去套进自己的观点就好,在表达上丝毫得不到拓展。这样子教出来的学生除了会写应试文章,还会什么?学生本来对于写文章还是有相当大的兴趣,但是老师的不关注和不认可,让他们觉得写这些东西一点作用都没有,而他们只能通过提高自己的成绩来引起更多的关注,这对于学生思维的自由拓展也是很大的限制。

三、小结

最后,我想说,中学语文不仅仅只有问题,我对于语文教育还是很有信心,毕竟我这样问题满满的教育败品,同样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在尝试去改变它。我跟一个朋友说过“我的的确确是一个应试教育产出的机器,只会考试,什么都不会。”他告诉我,你的优秀就在于,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想要去改变它,这就够了。的确啊,我的问题是问题,但是我知道要去改变。同样,语文教育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语文工作者在反思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它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佐桃.应试教育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3.

[2]严华银.由“教”向“导”:未来语文人价值功能的重大转型[J].中学语文教学,2018(10):22-26.

[3]刘桂蕾.让阅读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J].华夏教师,2018(20):33-34.

作者简介

庄柔妍,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学生,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中学语文写作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