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9-09-10王云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词笔者情感

王云

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有独钟”,对古诗文的教学也颇有“感悟”,现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理性认识和有效性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古诗词意蕴深刻,情感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内容高度凝炼,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探究,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也消失殆尽。

我们经常发现以下几个教学误区:①一来一去式的问答;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绍;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译;④侃侃而谈式的分析;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

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我翻阅《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7-8期,发现这期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专刊,里面刊登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课堂案例、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實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理性的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长相思》时,用凝炼而有诗意的导语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诗的情境,借助书上的插图和布景,让学生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诗人的生活情景。最后,教师在音乐声中用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范读诗句,将静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立体的有生命的文本体现出精神的力量,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2.整合资源,在对比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的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可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

3.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学习古诗也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游园不值》时,就非常注重咬文嚼字、研词磨句。在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敲打研磨中,窦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别有洞天的诗意画境,感受古诗词教学的巨大魅力。

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让笔者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道路上犹如春风拂面。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

有了名师的引路,又有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见地,近两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古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乐在其中,受益匪浅。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整合资源,把握基点

1.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整合相同资源的古诗词采用“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会贯通,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

3.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二)反复吟诵,直意抒情

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和肌理,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

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①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八个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这些景物(如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惊叫的乌鸦等),读出自己的理解;②教师描绘意境: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学生诵读古诗并说说读后的感受;③补充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落榜回家的张继,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首诗;④播放音乐《汉宫秋月》,教师描绘意境,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启发想象,入境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四)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赠汪伦》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李白正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用桃花潭水来比喻他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之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仿照《赠汪伦》写写朋友、家人间的送别诗。一学生是这样写的:“宋捷乘车将欲行,忽闻身后告别声。高速公路长万里,不及胡垠送我情。”也有这样写的:“妈妈帮我缝衣服,一针一线密密缝。绵绵纱线细又长,不及妈妈爱我情。”

古诗词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今后,笔者将一如既往重视古诗词教学,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猜你喜欢

古诗词笔者情感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老师,别走……
情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