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统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2019-09-10蔡志远
蔡志远
新型移动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PC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难分伯仲、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使得传统媒体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广播这一伴随性媒体随着国人的汽车拥有量的大幅攀升有幸暂时保住了领地,但也随着移动端喜马拉雅、蜻蜓FM等APP用户量的飙升,一些单纯的线性广播发展前景暗淡。新媒体来了 ,传统媒体真要退场了吗?
一、传统媒体难转唱衰之势
(一)速度和传播渠道之战
新媒体信息更新迅速及时、用户选择性多,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只要信号覆盖的地方智能手机用户便可使用,移动新媒体这些优点恰好处处都是传统媒体的软肋和短板,这也是业界普遍公认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抗衡中没有还手余力的主要原因,传统媒体输在速度和传播渠道上。
(二)“快餐”与“正餐”之战
碎片化传播是新媒体的呈现特征,用户浏览信息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发布的信息不受篇幅限制,一段话、一张图、一段小视频都可完成信息的传播,简单快捷,这符合当下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这很像能快速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快餐外卖,虽然营养搭配未必合理,卫生状况也无法保障,但是它还是解决了快节奏人们的吃饭问题。相比较而言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篇幅较大,无论是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或阅读报纸上的信息,大多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传统媒体则更像是“正餐”,虽然食材和卫生条件都能得到相对保证,荤素搭配、膳食营养也较讲究,但毕竟费时费工,不符合快节奏的人们日常生活,即传统媒体信息刊播形式还没有跟上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三)互动:现代人的意见表达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区别还在于实时的互动性,新媒体无论是两微一端还是带有“瀑布流”的信息图片以及视频等等,都可以点赞、评论或是转发给朋友圈等,这正是传统媒体所不及的,虽然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都试图增强与受众和读者互动,但是受到各种制约都无法达到实时的效果,互动是现代人的一种意见表达方式,有见地的评论,倾吐心声的箴言、吐槽,或喜欢或反感都是一种情感输出的窗口。就犹如球迷们都喜欢扎推看球赛一样,大家时时交流,虽然意见不一定相同,但是总比一个人独自看球赛获得的心理满足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互动是短板、软肋。
(四)传统媒体握手新媒体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大融合,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都先后开通了“两微一端”,将制作的节目(栏目)或图文在传统刊播的同时,还在“两微一端” 传播,传统媒体似乎瞬间演变成了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身的“融媒体”了,传统媒体的记者也被业界冠之“全媒体记者”。人们期待着这样的融合能得出1+1≥2的效果,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漫长等待后传统媒体发现,原本的广播电视、收听收视,报纸的订阅量没有丝毫“转暖”的迹象,精心呵护了一年多的微博、微信浏览量也没有想象的大幅增长,客户端用户下载量更是少得可怜,原本以为这种嫁接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事与愿违结出的却是又小又丑的“歪瓜劣枣”,痛定之后,蓦然清醒,这种“嫁接”显现出水土不服的根源是:“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的记者依然沿用传统思维,没有按照新媒体介质特点进行碎片化处理,只是将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报纸的刊发内容在原传统平台播刊的同时,又在新媒体的传输渠道刊播罢了,并没有真正的融合”。
2015年3月人民日报和2015年7月新华社的“中央厨房”揭幕运行,实现了内容的一次采集、多途径不同介质的及时播发, 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发展之路。
2018年1月《中国媒体“中央厨房”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地市级以上各类媒体已有66家建立了“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正在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标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显现出明显的效果,这或许与人们先入为主的使用习惯有关。
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显现出更加适应当代人生活的属性,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在媒体竞争的环境中显现得更加充分,但就此断言传统媒体即将退市为时尚早,同时细心的人可能也注意到了,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已经暴露出很多新问题。
二、新媒体信息碎片化弊端
(一)信息碎片化真假难辨
2018年5月17日环球时报刊文:《别动不动就谁震惊谁又慌了谁 行不行?》文章列舉了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尹志尧的遭遇。不久前某新媒体平台刊播:“刚刚,这位中国老人,突然回国,美国人彻底慌了!中国再一次在核心领域突破技术‘无人区’,弯道超车,率先掌握5纳米半导体技术……”
这则信息恰逢美国对中兴禁运芯片之后,用户看到这样的信息误以为中微公司已经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极大的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不问来源出处大量转载、转发或评论,评论内容大多:“中兴芯片有救了等等”,刊播的新媒平台赚取了数以亿计超高点击量,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尹志尧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微不是制造芯片的,是为芯片厂提供设备的。”
2016年2月24日13时,新浪微博“深圳推手王先春”发布了一条信息:“知情人士透露,自3月1日起创业板将全面停止审核,后续按注册制实施……” 后经证实确系为谣言;再比如,经常在移动信息端跳出的“某某某名人死亡事件”等等谣言,案例举不胜举。
信息的碎片化致使信息要素不全,缺少相关信息的佐证,很难让人知晓事实的真相,不完整的碎片化信息极易对信息接受者产生误导,同时也给制造、传播虚假新闻和谣言提供了温床,并且还会被不明真相的信息浏览者有意或无意的传播放大,加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信息碎片化对人的危害
长期被碎片信息包围的人,对很多信息事实原貌不能全景了解,对于已经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且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说或许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知识体系和独立思考能力尚未形成的人来说影响或许是巨大的,他们缺少“窥一斑见全豹”的思维逻辑,长期在大量的、持续的碎片化信息包围中有可能会形成碎片化思维,导致认知事物片面。
《2018新時代上海大学生阅读指数报告》显示,84.3%的大学生将手机阅读作为最主要的阅读方式,而社交媒体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这些大学生成为了碎片化信息的直接受害人群。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邓香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长期沉迷于社交媒体, 将逐渐消减阅读者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让阅读者失去明辨是非和审视真伪的能力……长此以往,将无法建立起有深度的、科学的知识体系,甚至也会削弱和限制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信息碎片化“沙漏”效应
人们或许都会有共同的感受,虽然每天都接收到大量的碎片信息,待清闲之余回想品味这些信息碎片就像飘絮一样几乎留不下任何印记,也就是说人们每天花了大量时间浏览信息碎片,但并没有吸收到“养分”,如果这些人不加强学习汲取科学的知识营养很可能无法乘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会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成为时代的弃儿。
信息碎片化是新媒体得以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又暴露出很多新的问题,很可能会出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成也碎片化,败也碎片化”的局面,如果传统媒体能利用自身媒体特点解决这对“矛盾共同体”,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传统主流媒体就一定能走出“洼地”重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三、传统媒体走出洼地的路径
从长远来看信息无论以何种渠道进行传播,人们终将要重回关注信息内容本身,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容为王”,信息的内容生产恰恰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传统主流媒体“安身立命”的资本。
(一)顺势而为,串联碎片
媒体融合恰好拓宽了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使传统媒体走出了定时定点线性的传播方式。如果传统媒体在利用新媒体刊播信息进行碎片化处理后,不以一个个“信息的孤岛”形式呈现,而是走碎片信息横向成经、纵成纬的网状串联,也就是说网络用户在浏览碎片化信息之后,再给用户进一步了解整个信息全貌的便捷链接方式,即以碎片化信息作为引领,以全景式真相展现为纵深的信息传播之路,让用户浏览信息时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那么媒体融合产生的“融媒体”就避免了信息碎片化给用户带来的弊端。
(二)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当担起“社会瞭望者,平安守夜人”的圣神职责,这是作为党的主流媒体的价值所在,也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属性决定的。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始终站在社会这条巨船的船头,登高望远,既有瞭望远方辨识方向的好眼力,又要有通过深度的洞察、分析、预测的精准判断力;既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维护社会稳定,又要做营造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平安守夜人。
(三)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
当今,很多媒体为了引起受众或用户的瞩目,出现了大量的文不对题、故弄玄虚、甚至是媚俗的新闻标题以此博得人们的眼球,俗称之“标题党”。不可否认,猎奇的标题一时间吸引了人们注意力,但是在以丧失其公信力代价去博得人们短暂的瞩目,得不偿失,传统主流媒体一旦丧失公信力将再无翻身之力。传统的主流媒体要保持自己的价值取向,做新闻真相的探究人,要有“在众口喧腾的虚假中寻找万人嗤笑的真实的责任担当”, 要始终引领受众核心价值的文化认同,影响转变部分人歪曲的价值取向,进而烹制出的精神产品既有快餐的便捷又有大餐的营养,从而使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为一体成为适应新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作者单位:贵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