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日报社: 只有融“活”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2019-09-10周俊南
周俊南
今天,媒体融合的话题,已从要不要融的问题,深化到怎么样融的问题了。
刚刚过去的一年,走在媒体融合之路上的遵义日报社,以“一建双改”(中央厨房建设、机构改革、薪酬体系改革)为主线,以移动优先为核心,举全社之力推进改革、推动融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不少门槛。
2019年,媒体融合之路该怎么继续和拓展?下面,结合我们的思考、探索和打算,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战略上,要谋“势”,主动乘势而为
眼下,省级媒体强强联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纷纷挂牌并直通省级媒体,省、县联手合围、切割之势已成。对于夹在省级媒体和县级媒体中间的地市级媒体,尴尬的我们出路何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媒体跨界大融合,通过整合资源打造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已是必然。这样的大融合,融得彻底,可以实现媒体资源的“聚通用”,迅速提高生产能力;实现新闻产品发布的“一键通”,铺天盖地全形态呈现。这样的大融合,在队伍的专业性上,强化与县级媒体竞争的人力资源比较优势;在新闻产品的个性特质上,凸显更专业的异质化传播价值。当然,这些预期效果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机制上,要谋“人”,实施动力再造
这需要市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强力推动、有力保障。在这次地市级机构改革中,建议将地市级报社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新媒体机构的整合一并统筹,搭建实现大融合的组织构架。将原来各家媒体机构内部运作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汇聚起来,实现更高层级的再次融合。这次融合,是更彻底的融合,是一次媒体革命。能否成功,关键在人,在再造新闻从业人员的动力机制。其中,根据大融合的要求,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新的薪酬管理机制,打破传统媒体各自为阵的资源格局、远离市场的生产格局、旱涝保收的分配格局、抱残守缺的思想格局至关重要。当然,改革是有成本的。如何通过减负实现轻装上阵,如何通过添置资源在事业、产业上扶上马送一程,配套的政策性保障措施是必需的。只有这样,媒体融合才能融“活”,才能避免因简单的拉郎配式的整合而导致死得更快。
布局上,要谋“动”,实现移动优先
移动优先,已是新闻传媒界的共识,是新的传媒生态最重要的特征。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围绕如何实现移动优先,推动新闻生产、传播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在这方面,媒体内部建立以移动优先为旨归的生产机制、联动机制、发布机制、考核机制非常重要,否则很难实现真正的移动优先。同时,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一体化策划、生产、调度、发布、评价、画像等智能化、大数据技术、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区域性、全域性大通道、大平台的融通、共享,也是实现移动优先必备的基础条件。我们坚信,传统媒体专业的生产能力,强大的把关能力,长期积淀的公信力,加上移动奔跑的传播能力,媒体融合之路會越走越宽阔。
(作者系遵义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