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究

2019-09-10王英伟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王英伟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课堂上,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提问还是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途径,重要方式。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会考政策;实验教学;初中生物

一、新会考政策

新的学业水平考试中,生物试卷中新增非选择题型包括:实验探究、读图理解、资料分析、综合应用这四种。相对于之前的只有50道选择题目的试卷,现在的试卷更加注重对学生主观题目的考察,而且单独设置了一道实验探究题目,增加对生物实验的重视。而2019—2020年的中考政策属于过渡时期,但足以体现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则要在生物课堂中全面体现。

二、实验提问教学涵义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更是对于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问是草率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要么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随口一说;要么就是过于复杂,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解决不了,产生为难情绪。这些提问都会让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无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真正的提问,应该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以下结合我的日常教学实践和经验,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提问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介绍。

三、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3.1张弛有道,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

记得有一次视听公开课,课堂上的氛围热闹非常,但是一直萦绕在耳边的就是“是”“不是”“对”“不对”,学生虽然都在积极配合教师,形式欢畅,师生互动也是此起彼伏,然而认真思索发现,这样的提问与回答形式化严重,华而不实,一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得到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是不可取的。其实,课堂上想要调动氛围,提升效率,不一定要“满堂问”,更多的是要有适应的节奏,内容上要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频率上要一张一弛,不能太过于频繁,否则就会导致学生要么不理解问题,难点得不到化解,要么不思考问题,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能力得不到提升。

3.2包罗万象,创设开放性强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开放度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广度和宽度。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并使其在观察、实验、探讨、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学的本质所在,从而提升学习质量。想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依靠课本简单问题提问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置一些开放性、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甚至是创新,进而得到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等的全面提升。

3.3创设难易适中的问题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不同的学生,知识含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也存在差异,所以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的解决方法不同,能否解决也不确定。所以,想要设置有效问题,必须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如果难度太大,学生不能用已有知识解决,就会认为生物难学,挫伤积极性,并且学生思考久而不得,对于有限的40分钟来说也是时间的浪费,影响教学进度;反之,如果难度太小,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没有挑战性,思维就容易呆滞,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学效率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既有难度,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其品尝到努力后的成功喜悦。

3.4动静结合,丰富问题提问的形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设疑提问时,考虑问题本身的价值,巧妙利用问题情境,既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及时调整提问的“状态”,“太闹”压一压,“低迷”抬一抬。问题内容的设置上,除了教学内容的需求之外,教师还要多考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穿插趣味性、生活味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此外,提问之后的留白,提问的不同形式,都要不断变化、转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

3.5分层施教,难易结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尤其是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从认知理解能力、水平、心理、接受度上都存在不同,导致教师无法采用传统模式下的整体灌输来实现全面性提升。结合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对学生生物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借助分层施教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提前设定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视频来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动能性的提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可以使其在自我理解能力水平上,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点,并且有所提升。在实践教学视频录制的过程中,教师可大致进行内容难度划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挑选匹配的学习,这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权与可提升空间,同时也有助于细化知识点。

四、结束语

在以往的生物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生物思维的培养。而生物学科的理论、原理、现象、结论都需要生物思维作为载体来进行认知,因此,教师要在讲解生物知识过程中见微知著,让课堂更具备探索性与启发性,来达到学生生物思维的养成。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探究,而后利用分析具体的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实验,并进行每日的观察记录,自己录制视频,并融入与实际相关的课本内容,感受生物学科本身存在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青,黄桂秋.初中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情况调查分析及建议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1):151.

[2]邓纪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成因以及对策的分析[J].中学生物学,2013(10):8.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