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区域活动开展之我见

2019-09-10马惠红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班区域环境

马惠红

摘 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游戏活动之一,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对于小班的孩子,3~4岁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他们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动作协调性差等特征。《纲要》告诉我们:“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因此,区域活动便成为小班孩子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一个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小班班的孩子在自由、自主、宽松的区域活动中各方面能力水平都能有所提高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一谈:

关键词:小班;区域活动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满足孩子们发展的需要。

《规程》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游戏环境的创设、玩具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到游戏的质量,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怎样为孩子精心创设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有序的可以吸引孩子参与的活动环境呢?

1、活动区的合理开设和划分。

开学初,由于小班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并没有急于开设区角。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逐步开设了“小人书的家”、“爱喝水的植物”、“小手真能干”、“小积木大智慧”……活动区。在有效的空间里,合理并且充分利用墙角、桌面、地面,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个探索学习的机会。奥兹认为:“儿童活动区若划分不明确,儿童难以分辨活动的明确界限,那么儿童会产生较多的破坏行为。”因此,我们在区域的划分上注意了动、静区的分离,以及用不同的铺设物,如:泡沫板、地毯,还有不同的图片标记等,使各个区域既有区分,相互之间又有互动。

2、合适的玩具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将环境和材料有机的结合,才能让孩子们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有所收获。《纲要》中也指出:要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研究问题。”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必须“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例如:当我们发现部分小班孩子用小勺吃饭时总是将饭粒撒的到处都是,部分孩子不会自己扣纽扣的现象,于是我们就在生活区投放了用饮料瓶做的瓶娃娃、用碎布头缝制的小衣服,让孩子把在手工区做好的“糖果”喂给瓶娃娃吃,给小衣服纽扣子。既发展了孩子的小肌肉动作,学习了正确使用小勺、正确纽扣子的技能,又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孩子主动参与。

1、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小班孩子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部分孩子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些恐惧感河焦虑感。因此,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因为,孩子只有在活动中放开自己,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才能在活动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有时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及时的暗示,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动力,让他们充满能自信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在活动中。在区域中,孩子是在与环境、教师、其他孩子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互动中得到发展的。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在小班,幼儿之间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注重了孩子们的能力差异;能力强一点和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相互之间的互帮互助。通过孩子带孩子的形式,既带动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又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2、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提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孩子的规则意识是在有序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的。例如:玩具材料是从哪里拿出来的,就要放回哪里去,做到物归原位。又如:在进入区角活动时,不要“一窝蜂”全进入一个区域,而是要根据地上的小脚印判断进入区域的人数。一开始,孩子往往不适应,觉得失去了“自由”。在老师不断耐心的提醒、引导、培养后,孩子们的规则意识逐渐形成,活动时也更自由、更投入了。

三、教師适时的介入,提高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

区域活动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实践性、自主性。但由于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具有有意性水平低,思维灵活性弱、操作探索的坚持性较差等特点,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老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适时的加入到孩子的探索活动中,成为孩子的活动伙伴,才能很好的激发起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我们小班有个叫辉辉的小朋友,性格内向,从不参加任何活动。一次结构活动中,我发现他照例站在一边看。于是我边搭积木边说:“我们来搭个娃娃吧……再给娃娃搭张小床吧……再搭个妈妈吧……辉辉来试一下”我发现辉辉从一开始的站在一边看,到走过来蹲在我身边看,到给我传递我需要用的积木,到自己动手动手搭……发生也很大的变化。其实我可以从一开始就要求他跟我一起搭建娃娃家,但是我没那么做,而是通过启发、暗示,一步步的将挑战传递给辉辉,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的的参与其中。最后,从他笑眯眯的和小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从他用双臂把作品围起来,生怕被小朋友撞坏等一系列表现中,可以看出,辉辉真的从中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经过不断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点的成效,但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展现自己、感受成功,成为学习的主人吧!

猜你喜欢

小班区域环境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分割区域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擦桌子
环境清洁工
区域发展篇
漫观环境
粗和细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