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意义与伦理属性
2019-09-10胡训玉
胡训玉
摘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意义与伦理属性。新思想蕴含主义之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集中体现于“八个明确”规律性的认识,标志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水平,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集大成。新思想蕴含治理之善,为人民谋幸福为祖国谋复兴的伟大目标使其具有善的要义,“十四个坚持”布局谋篇是全面落实善治之举,管党治党正本清源是长久善治的深邃思考和生动实践。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义之真;治理之善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0-0011-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字里行间贯通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立场、基本观点,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既富于求真务实的真理意义,又包含治国理政的伦理属性。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主义之真
“真”,即规律性、真理性,就是主体认识与客体相符合,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夏明翰的就义诗讲述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故事,即宁可不要生命,不可以不要真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为诗中的后来人,是否清楚马克思主义之真、能否堅守马克思主义之真是一个关系党兴衰存亡的基本问题,也是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这个基本的关切,通篇讲述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为全体党员廓清各种主义之争的迷雾。
(一)新思想“八个明确”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真
新思想求真务实,“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1],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自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要求谋划事业发展,“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真具体体现在“八个明确”,新思想用高度凝练、提纲挈领的“八个明确”描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样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依据、总体布局、动力和活力、法治保障、稳定力量、外部环境、根本保证等八个方面都有新的思考和规律性的认识。比如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概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现代化建设来支撑民族复兴梦,又以2020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进节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绘得异常清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即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判断,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分析和判断是谋划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破解改革难题、增强发展动力的金钥匙。由此而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规划和部署就水到渠成,同时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以及强军目标作了具体的设定,并在安排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内事务的前提下,将目光投向国际,着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个明确”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它深刻地总结和提炼了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深刻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八个明确”的规律性认识也构成了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新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大成
新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坚持老祖宗,又谱写新篇章,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又一次很好地结合起来,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新思想坚守主义之真,体现在“坚持”和“发展”两个方面:一是不放弃社会主义,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目前世界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竞争,虽因苏东剧变令社会主义实践遭受一些挫折,但社会主义优越性毋庸置疑,因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苦难中孕育生长的,是为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而产生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占据着思想上道义上的制高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呼声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也合乎人性。而且社会主义在中国又有救亡图存、富民强国的历史逻辑。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至此才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站立起来。所以,社会主义关乎我们党的原则和底线,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让我们知所趋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精神胎记。二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锐意改革创新。新思想吸纳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然后进行局部试验,比如设立新区,先小步运作,以实践检验真知,成功了再全面推开,力求改革创新行稳致远。习近平新思想在“坚持”和“发展”两个方面尽显理论自信和实践功力,继承发展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务实主义与创新主义相结合的治国理政思路,充分挖掘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让社会主义熔铸中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底色”,让“中国特色”为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提供总依据和包容的空间,赋予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行动自由度,创建了一套极富中国智慧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新思想坚守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凝聚社会最大共识,最大程度凝聚人心,顺应民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让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所以,习近平新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宝典秘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大成。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治理之善
什么是善?善,即好,体现主观性,是人们的行为与主体利益相符合,人们的行为对于人类长期生存发展有意义有价值。反映人的行为对群体、整体的价值,即实践的合目的性。这个目的是以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标杆,又以自身的需要为价值坐标去改造外部世界,使外部世界的演进对人类来说具有善的意义。也可以说,善就是合目的性或者叫合理性。习近平新思想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目标之下,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设计,在其指导之下所进行的伟大实践可以看作一种合目的性的活动,因而也是一种“求善”与“实现善”的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前面所说的“求真”其实并不是目的,“求真”不过是手段,不过是为了真正实现善。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其要旨恰恰在于使外部世界越来越符合人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是不断地趋向善。
(一)新思想“十四个坚持”全面落实治理之善
新思想在求真的基础上,即把握治国治党治军规律的基础上,“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风险和挑战,着力探索破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4],并在实践层面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具体为“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鲜明特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十四个坚持”,是党的行动纲领,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它既是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思想的实践要求,更是达到善治的有效途径。
(二)新思想富含长久善治的深邃思考,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善治的责任系于党,管党治党的成效是善治的试金石。新思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八项规定”破题,抓住关键少数,对高级领导机关、高级领导干部立规矩,中央带头,以上率下,由表入里,由标及本,结果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得到初步解决。其次是形成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十八大召开五年来,“440多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8900多名厅局级干部、6.3万多名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惩处。”[5] 2018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查调查栏目总计通报执纪审查中管干部23人、省管干部354人。这一数据高于2017年(执纪审查中管干部18人、省管干部221人) ” [6]。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党内政治生态焕然一新。
新时代管党治党既把住了关键重点,又形成了整体态势,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又以深刻的历史自觉,对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久善治进行了深邃思考和重要部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的地方有三处:“八个明确”中第八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十四个坚持”中第一条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第十一条特别讲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三处都是亮旗,强调党的绝对领导权毫不含糊。在此前提下,十九大报告第十三章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内容是对如何更好实现党的绝对领导权问题的回答。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体党员干部都达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才能够充分实现党的绝对领导权。对党的绝对领导权的重申和强调是新思想倍受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也是新思想突出的亮点。二是跨越葛兰西陷阱,解决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问题。葛兰西陷阱提出公职人员权力和财富的关系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也是长久善治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对此,新思想有三个层面的考量,用选择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协同发力,系统解决权力与财富关系问题。第一层面,赋予自由选择权利。习近平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7]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去合法发财,这是自由的人生选择。第二层面,开动思想的马达。新思想强调要用信念指引、精神鼓舞和实践聚合来立德铸魂,引领和培育时代风尚,激发和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内在驱动力。习近平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8],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新思想将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与伟大斗争并提,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凝心聚魂,指引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汇智聚力。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中,信仰和事业的版图越来越大,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汇聚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事业场,所有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华优秀儿女都能在此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伟大事业中所能获得的成就感完全可以抵御一切财富的诱惑。第三层面,扎紧制度的笼子。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要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厘清权力清单,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只有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几个方面同向发力,管党治党才能开辟全新境界,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久善治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2][4][5]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9,10,9,18.
[3][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63.
[6]陈磊,赵婕.2018年反腐败交出三张“成绩单”[EB/OL].(2019-01-04)[2019-10-2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1-04/8719608.shtml.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148.
责任编辑 牛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