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集团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2019-09-10杨瑞锋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深度融合内部审计

杨瑞锋

[摘要]本文立足实践探索,思考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融合发展的框架机制,尝试从平衡计分卡视角衡量构建财务、利益相关者、内部管理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指标体系,探究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国企集团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    纪检监察    深度融合    平衡计分卡    媒体集团

当前,媒体集团正处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体制

改革的关键期,加强集团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监督的必然选择。而纪检监察作为维护党的纪律和行政纪律的专责机构,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和强制属性。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将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有机结合,使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深度融合、联动发展,是国有企业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的应有之义。

一、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融合的思路

(一)融合基础

从职能看,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作为媒体集团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均独立履行监督职能。从定位看,终极目标都是为集团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建设忠于党和人民的新型主流传媒集团提供有力保障,具有内在一致性。从内容看,集团内部审计涵盖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清算审计、专项审计和工程项目审计,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凡离必审、定期轮审”。纪检监察的主业主责是监督执纪问责,实践中协助党委加强对领导干部以及财务管理、基建项目、物资设备采购等事项的管理和监督。二者在监督的关键点上高度契合,均重点关注上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情况,内控机制健全情况,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廉洁从业情况,选人用人、财经纪律等方面内容,形成有效融合、联动运行的监督架构。

(二)融合机制

洛报集团在实践中采取合署办公形式,设立监察审计处(后为机关纪委审计室),分设承办人员,定期召开部门工作例会,交流通报工作情况,讨论分析审计意见、审计整改情况、违规违纪事项、审计结果利用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保持必要的独立性、保密、回避的前提下,有效消除部门间的沟通障碍和信息互通的滞后性。对大型监督检查或重要执纪审查等重要事项,内部审计、纪检监察人员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必要时提请财务、经管、法务、人事等部门人员协助,统筹推进项目实施,力求取得“1+1﹥2”的效果。

(三)融合策略

一是极力发挥内审的哨兵作用。一方面,将内部财务收支或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企业主动发现问题线索的重要渠道,视情况提供给纪检监察予以追踪。另一方面,对纪检监察机构办理的信访线索进行分析,梳理出问题高发领域,有针对性地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做到开展常态化内部审计。平时重点关注,随时提醒和揭示风险,加强对苗头性问题的控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二是充分彰显纪检监察的刚性约束。针对内部审计刚性不足的局限,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处理威力不如纪检监察惩处的震慑效应大,因此对重大责任追究事项,必要时按程序依纪依规提请纪检监察进行查处,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

二、绩效管理視角: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启示

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式,从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评价内部审计绩效,将组织战略实施转化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衡量指标,促使内部审计活动服务于组织战略发展,建立起系统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融合实施进行衡量时,引入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思想,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理念相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融合,体现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内涵,其目标不仅要做细做实日常监督和长期监督,靠前监督和精准监督,还要对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处理,提出相应整改建议,促进相关单位采取落实纠偏改进措施。而平衡计分卡作为持续评价、改进特定组织绩效的工具,本质上就是对通过评价指标目标值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工作完成情况,并通过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二是客观全面。平衡计分卡将诸多指标综合考虑,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多维度的,使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融合度的衡量得到有效满足。三是体现平衡。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其宗旨思想来源于平衡理念,既兼顾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平衡,也实现了内部与外部衡量、短期与长期目标、成果与动因、定性与定量衡量间的平衡,而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在融合过程中也需要相互协调平衡、共享互鉴。

三、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财务维度: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审计成果上,要强化对审计报告等成果的转化运用。一是建立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机制。对严重的违规违纪“长牙齿”零容忍,加大纪检监察追责问责力度,确保内部审计反馈问题得以整改落实,形成闭环效应。二是发挥内部审计在纪检监察日常监督中的“利剑尖兵”作用。实施全过程清单化管理,构建实时预警,实施风险评估、责任追究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对审计对象的主要问题分布和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画像,合理运用预警、提醒、约谈等方式,持续动态跟踪监管,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三是利用好“再督查、回头看”。利用纪检巡察审计专报,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再督查,针对不规范或未及时整改的问题,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追责处理,有效防止重大业务风险、重大业务违规的发生,避免出现前审后犯、屡审屡犯问题,起到警示作用。

(二)利益相关者维度:满足使用者需求

内部审计的最终价值在于提供的鉴证、评价和咨询服务能够使利益相关者满意认可,即满足所在单位组织、审计对象、外部监管部门等审计成果使用者的需求。一是深化组织考核。将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工作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考核联系起来,作为经营单位领导班子奖惩、经营领导人员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建立审计整改责任落实评价机制,统计发现问题频率、整改率、重复率等指标,将整改情况作为检查回访、后续审计的主要指标,将内审问责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综合评价、职级晋升等考评体系。定期向纪检监察通报,作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四查四促”、作风问题整治、执纪问责等工作的方向依据。二是帮助审计对象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选取廉洁从业风险防控重点领域的经济业务,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贴近管理、熟知规章的优势,及时揭示问题隐患,帮助被审计单位优化和完善内控制度。三是强化外部监管标准。以外部审计定性问题的标准和依据审视下属单位有关制度,对一些与外部监管制度有冲突或不相符的制度及时提醒整改。

(三)内部管理维度:服务于风险内控体系建设

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要增强咨询功能,寓监督于服务,与纪检监察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上实现协同融合。一是找准内控切入点。分析汇总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发现的问题,挖掘背后深层次制度漏洞和管理弊端,举一反三排查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的落实情况,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投资、资产管理、选人用人、全面预算管理、支出报销财务规范等各个方面的潜在风险点,对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建立风险问题库,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示提醒,堵塞漏洞、强化弱项、补齐短板。二是优化制度设计。按照决策科学民主、程序依法合规的要求,内部审计着眼于财务流程管控、防范企业风险,纪检监察重点关注把好纪律戒尺、规范权力运行等,对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予以梳理,进行制度优化、流程再造。如在招标、采购环节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增加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的监督力度,内部审计对招标、采购环节的经济业务程序合规性进行监督,纪检监察对招标、采购环节的执纪廉政进行监督。三是科学容错纠错。做到审计评价准确客观,纪检问题定性令人信服,按照“三个区分开来”标准,建立容错纠错长效机制,客观看待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制度,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提升组织持续学习和高质量发展能力

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工作,纪检监察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要把两项工作做好,就需要将学习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做好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团队的学习能力建设和审计对象的执行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抓紧抓好。一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通过以学代干、内培外送等多种形式,提升部门人员对审计财务和纪检监察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政策的学习掌握,培养具有前瞻思维、理性思维、法治思维和洞察力、鉴别力、思辨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综合监督能力。二是注重警示教育。对审计共性问题深入剖析、及时通报、定期讲解,在全集团开展多层次、多维度、案例化、常态化的风险警示教育,使遵规守纪成为自觉遵循。三是加强培训指导。对被审计单位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指导被审计单位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推动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洛阳日报社,邮政编码:471023,

电子邮箱:ruifengyang2011@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吉丽.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8(5):52-55

朱殿骅,张艺凡.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视角下内部审计管理改革[J].中国内部审计, 2018(7):13-15

猜你喜欢

平衡计分卡深度融合内部审计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