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良好氛围创设初探
2019-09-10张义忠
张义忠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得到发展。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课堂生动活泼,改变“以教師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课堂氛围;心理环境;个体差异;人际关系;高效课堂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在提高,经济生活日趋全球化,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公民英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因此,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科技的进步与提高,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才能够把英语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国家建设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氛围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种心理环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情绪、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的课堂氛围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它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民主平等。课堂内既应该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应该有充分的情感交流,使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呢?
一、以人为本,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发展又是有差异性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得到发展。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课堂生动活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比如,在英语教学中都要评讲作业,我们可以复习所学内容,公布答案,让学生讨论答案,提出在讨论中没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最后再讲解,有的放矢,既减轻老师满堂讲的负担,又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高2014级是我所教的班级,高三时,我就大胆采用了讨论式英语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特别是在最后临近高考时由于时间紧,我减少了课堂讨论的时间,学生竟要求多点时间讨论,这说明他们已经尝到了讨论式教学的好处。在2017年高考时,这个班取得了理想的英语成绩,尤其几个学生由刚进入高三时的80多分,涨到高考时130多分。充分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同时老师又主导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是多么重要。
二、根据实际,确立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为依据。教学目标一定要符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既不在“现有发展区”回还往复,令学生生厌,又不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望而却步。同时,教学目标既要有知识方面的、又要有情感领域的,以培养学生各种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
三、富有情趣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热烈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是衡量课堂氛围的重要标准。在课堂上,教师优雅的外表、充满爱心的笑容比任何丰富的学识更有助于感染学生,渲染气氛。因此,每节课前教师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努力做到情绪饱满,富有激情,以自身良好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去感染学生,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洞察学生的心情,并作出恰当的情绪反应。
四、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启发式教学
创设一个与学生经历过的相似情景,既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创设和教材有关的情境可通过再现生活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不同途径。记得李阳在我们学校操场上的一次演讲,他想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当时他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回忆父母对他们的点点滴滴,他用质朴的语言煽情,同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好多学生都泣不成声,这种情景就是最佳的对学生有感染力的情景。好的情景只是高效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主导课堂,使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课堂氛围是班级人际关系的反映,受班级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首先,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便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老师要克服专制的家长式作风,废止强迫命令,杜绝惩罚、体罚,努力避免使学生产生冷漠和不满情绪。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友伴关系,使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信任和帮助;同时努力创设条件,增加交流机会,促进相互了解,取长补短。比如,晚会、郊游等活动都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建立友谊;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和谐同学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安福,张洪泰教育心理学导读[M].1997
[2]章志光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曹加明走向成功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