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个平面的 “还是”与“或者”辨析

2019-09-10韩柳刘同英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

韩柳 刘同英

摘 要:本文从留学生运用“还是”与“或者”产生的偏误出发,基于三个平面理论,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这组词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还是;或者;偏误分析;三个平面

1 研究现状

侯瑞芬(2004)发现“或者”同时适用于相容与不相容选择,“还是”只适用于不相容选择;“或者”不要求必须在其连接的要素中进行选择,容许存在其它情况,“还是”必须在其连接的要素中做出选择;“或者”具有开放性,除其提供的可能,不排除其它可能,“还是”提供选择的范围,只能在此范围内选择。

邵敬敏(2002)提到“或者”引导的选项是对前一选项的补充,即使在形式上将其后被连接成分删除,原句照样成立,“还是”没有这个作用。在“是A还是B或者C”中,“是……还是……”引导的选择项属于一层,两个选言肢地位相等,“或者”引导的选言肢为补充问,属另一层。

盛新华、郭静(2007)分析了“或者”所引选项语义上的相容与不相容性,将邵文中“或者”的补充义总结为追补性语义选择和非追补性语义选择,前者考虑到多种事物情况,论证更为严密。

2 基于三个平面的 “还是”与“或者”辨析

2.1 句法层面

由于搭配与词类相关性很强,为使“还是”与“或者”在结构上具有可比性,本部分将“还是”限定为连词,并以定量分析为主。

2.1.1 组成搭配的定量分析

侯瑞芬(2004)的统计得出:“无论……都……”中,多用“还是”,少用“或者”。在CCL中检索“无论”得到语料4819句,其中用“还是”连接的有230句,用“或者”连接的仅5句,与侯瑞芬的研究结果相同。“还是”构成的固定搭配还有“是……还是……”,常与“究竟”搭配,“或者”常与“是”、“说”搭配组成“或者是”、“或者说”。

2.1.2 連接结构的定量分析

二者与不同结构搭配比例大致相同,除“或者”只用于叙述句,“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外,“或者”与“还是”在句法层面区别不大。

2.2 语义层面

本部分从语义出发,也考察“还是”作为副词的语义特点。

2.2.1 “还是”的选择义、感情色彩与所用时态分析:

“还是”作为副词和连词,除表选择外,也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其引导的内容一般对说话人有利。副词“还是”表已然选择,连词“还是”倾向于未然选择。

2.2.2 语义指向不同

连词“还是”多表达说话者急于知道或苦于不知的感情,“或者”多用于客观列举,目的为告知他人其需要的信息,大多无须回答。“还是”引导的信息是说话者需要的,即使其不存在于疑问句,也需要说话者回答。如:

①现在还不清楚真实的布局是否只是拟等级排列的,或者对这些更复杂规则的例外是否主要是由实验误差引起的。

②目前尚不清楚死者是美军士兵还是平民。

因而,“还是”出现的陈述句,更能引起人们的谈话兴趣,引起话轮的转换。“还是”常与“到底”“究竟”共现,表达出说话者对答案的迫切需求,而“或者”常与“是”、“说”等组成“或者是”、“或者说”、“或者应该说”,体现了“或者”用于告知别人一种情况有几种可能或对前面的话作进一步补充,使语言更加严密。“或者”还能与“假如”“如果”等词搭配,如:

③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有效的催化作用;假如温度过高过低,[或者]酸碱性过大过小,酶就不会发生作用。

④能当选状元秀。中国篮协的目标有两点:一是确保姚明当上状元秀,[或者]如果他没当上,不能归咎于中国篮协的责任。

可见,“或者”在论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论述出现了多个层面,不单列举可能,补充,解释,还有连接假设命题的作用。

2.3 语用层面

(1)“还是”比“或者”更能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

若想表达对客观事实的主观感情色彩,用“还是”表达会更加有力;若只想告诉别人事情有哪几种可能,更倾向于用“或者”。

(2)“还是”比“或者”更容易起到转换话轮的作用

“还是”出现的陈述句比“或者”出现的陈述句更能引起话轮转换。

(3)语体上,“还是”更多用于口语“或者”更多用于书面语

“或者”除用于日常会话,还是逻辑连接词,这赋予了它较为严肃的语体色彩,常见于法律条文与学科定律,其表达的补充义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更多用于书面语。“还是”的口语色彩较浓,更适合用在口语中。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K].商务印书馆,1996.

[4] 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刘清平.连词“或”与“或者”的使用差及其制约机制.[J].世界汉语教学第25卷,2011第3期.

[6] 邵敬敏.“或者”单用双用与多用的条件制约.[J].语文研究.2002年第2期.

[7] 盛新华,郭静.鲁迅笔下“或”“或者”的语义选择类别及语用根据.[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1月.

[8] 侯瑞芬.“无论……都……”中“或者”与“还是”的差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9月.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偏误分析
英汉辅音系统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