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

2019-09-10杨淑琴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初中数学

杨淑琴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量增加,课程难度也随之提高,课程类目也逐渐增多。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习惯等原因还未能很好的适应初中学生的学习强度,导致初中数学——这门基础性强而又逻辑性较高的科目受到忽略,学生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数学学科难度增加幅度较大,学习内容较为集中,提高差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目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数学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与世界打交道的基础学科,也是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联系的桥梁。数学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越发重要,掌握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是我们新时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差生不应该受到歧视,而是与其他学生一样甚至是对其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只有实现差生转化,消除差生的内心自卑感才有助于实现中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本文就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实现差生转化,以期帮助学校教育的发展。

1 初中数学中差生的成因

初中生学习差异是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有客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数学学科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存在着差生与优异的学生差别较大的问题。针对数学学科,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数学差生形成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学生对数学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和对数学概念性的理论作用认识不够清晰,差生对于僵硬的公式概念认识更加模糊,在遇到较为困难的知识点的时候容易产生破罐破摔的思维,差生与优等生的差别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鸿沟,差生长久以来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第二个方面,初中生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其学习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还未能跟上发展阶段的需求。数学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预习,在课前消化掉简单的知识点,而在教学过程中集中解决重难点。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初中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未能将课前预习落实到实处。差生对于数学学科的预习不重视,导致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缓慢。第三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存在滞后的主动性。数学学习不能只依靠教师的指引和教学课堂的单向传输,学生自身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才是真正提高学习效果的根本方式。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检测也不够重视,数学学科不加以长期的练习和思维训练很难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数学课程的练习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刻理解,还是养成合理的思维逻辑的过程,忽视数学练习的重要性是不可取的做法。

2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

2.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由于差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要注意作业的难易程度和作业量的大小,通过适量多少,适量难度的作业的练习和督促,差生能够通过作业吸收上课未能掌握的知识难点。同时在作业评价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差生的评价方式,及时发现并且鼓励差生的进步,通过合理的方式督促差生完成作业,鼓励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投入足够多的耐心和爱心,用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差生,多加指导,循循善诱,帮助差生从较低的起点一步步跟上教学进度。

2.2 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将差生转化的问题具体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堂通常是学生判断对学科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完成学习目标的主要环节。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环节,将课堂变成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知识体验课程。

2.3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是区分优等生和差生的重要因素。学习需要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查漏补缺,完成学习目标之余进行课后练习,通过练习的方式掌握知识重点,在检验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输的重点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和方式,引导学生在多元解决方式中寻求适合的逻辑方式解决课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提出问题也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思维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解决课程重难点,收获学习成就感的有效方法。

2.4 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辅导

差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差,这是影响差生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注重从差生自身情况出发,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找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漏洞,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才是差生真正实现转化的要素。差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认识程度模糊,不懂得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将教师传授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室应该从指导差生建立查漏补缺的能力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短板,从数学理论和数学思维两个角度出发建立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知识储备,以便于从根本上实现差生优化的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差生的长处,帮助差生将其强项上的自信和所倾注的热情转到数学学习中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具有正视学习中面临到的挫折的勇气与战胜挫折的决心。经常同学生平等沟通,明白学生在思想、学习上遭遇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消除恐惧心理,鼓励他们提问,激发其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其付出必然就会收到回报。

参考文献:

[1] 王彦民.初中数学差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6,31(8):144.

[2] 王金川.浅析新课标下数学考试评价观的转变[J].甘肃科技,2012,25(2):161-162.

[3] 马志明.谈初中数学教學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5):143.

[4] 谌丽莉.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15):198-199.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初中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