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自有“武亦姝”
2019-09-10莫一航
莫一航
审视:“天天诗会”的研究缘起
近两年,中央十套《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让充满魅力的中国古诗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笔者也非常喜欢看这个节目,看着节目中不少年轻人出口成诵,让人十分羡慕,特别是中学生武亦姝在第二季夺冠,更是让人对这些少年们拍手叫好。然而在现实的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有这样积累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孩子对诗词学习兴趣不大,笔者认为原因有如下三点:
教法单一,学生无兴趣 对于教师而言,大部分老师教授一首古诗往往都是“三步走”,即介绍作者,讲解字词,翻译全诗。在这样单一的教法下,学生记完笔记后便没有事做,久而久之容易昏昏欲睡,对于古诗词提不起半点兴趣。
意象难觅,学生难理解 对于教材而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虽然选编了一些古诗词中的经典,但是相较于统编版新教材,一来使用年份较长,二来诗词篇目较少,这使得高段孩子们的积累不多,难以寻觅诗中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意象。这些意象,恰恰是诗词中的精华,意象理解困难也造成了孩子们缺少兴趣。
影音冲击,学生不耐烦 对于教具而言,教师一般使用的幻灯片。但在抖音、秒拍等影音小视频的冲击下,幻灯片显然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少学生觉得刷抖音比学诗词更有趣,一旦视觉冲击力不大,学生也对学诗失去了兴趣。
为此,笔者设计了“天天诗会”这一小学高段诗词拓展性学习活动。
架构:“天天诗会”的理性思考
概念鉴定 “天天诗会”是一种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活动。一周在校日子有五天,笔者便设计了五种不同的“诗会”,每天在语文课堂之外开展活动,加以坚持,使孩子们提高对于诗词的兴趣,进一步加强积累并逐渐学会创作。
价值剖析 一是培养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天天诗会”的形式比较创新,通过趣味性的“赠诗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孩子们有了兴趣,便会被动学习转主动学习,了解诗词之美。
二是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笔者在增加学生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视、听、演等多种形式演绎诗词,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对于诗词的理解由字词指向情感,由表层直通深层,进一步了解诗词中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加深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进行诗词的创作。对于不同的学生,笔者也进行分层教育。既鼓励一般的孩子通过模仿写诗,又让有诗意、富情感的孩子进行独立创作,并互相评价作品,让学生徜徉在原创的海洋中,体会此中乐趣。
基本框架 一周五天,周一赠诗会,周二解诗会,周三绎诗会,周四玩诗会,周五评诗会。周而复始,坚持一学年,此为“天天诗会”的基本框架。
五种诗会是有逻辑性的,它们逐层递进,目的分别是让学生激趣、积累、理解、运用、品析诗词。诗会是形式,通过拓展性学习的方式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支架,让孩子们有梯可扶,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形式和目的又同时聚焦在“天天诗会”上。
行动:“天天诗会”的实践操作
赠诗会:激发学生诗词学习的兴趣??周一赠诗会,第一步是吸引孩子的兴趣。四、五年级学生对收礼物还比较感兴趣,笔者便将诗作为礼物赠予学生,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一是姓名藏头诗:赠关联学生的诗。诗有不同的形式,笔者选定了藏头诗,以此为礼赠予学生。因藏头诗形式新颖,富有诗趣,又有“送礼”的价值。每周日的晚上,笔者选定一位学生,将他(她)的名字藏头写成五言绝句,再用正楷抄在一张明信片上,赋予其仪式感。在第二天的语文课前,笔者开展赠诗会环节,将这首诗郑重其事地赠送给被选中的孩子。将藏头诗送给同学,对其余孩子也是一种激励。于是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这对“天天诗会”的后续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二是成语嵌入诗:赠关联新知的诗。赠送藏头诗虽然形式新颖,但赠得多了,一旦被孩子们摸清了“套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于是,笔者在藏头诗的基础上设计了成语嵌入诗,即将刚学过的成语知识放入诗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对于学生又是一个新的吸引力。
在收到这一类的诗后,学生很容易产生知识迁移,与刚学过的语文园地中的成语知识联系起来,产生恍然大悟之感。原来,很多成语就是从诗词中得来的,学习诗词并不难,学习诗词也可以很有趣。
三是性格连接诗:赠关联情感的诗。在赠诗会上,赠给学生的诗除了藏头、关联新知外,能不能更有创新,更被孩子们喜欢,这是笔者继续思考的。笔者偶然发现,班上男生和女生们喜欢的诗是不一样的,男生更喜欢充满阳刚之气的诗,女生则偏爱婉约一些的诗,这是由学生的性别和性格决定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笔者将选择符合该孩子性格特点的词语放入诗中,进一步拉进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感情。
解诗会:增加学生诗词学习的积累??周二解诗会,目的是增加孩子们的积累。解诗会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展开,方式是由每个孩子自由选择一首古诗、词,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再当着全班同学面自由解析、分享这首诗,以学号为顺序依次轮流。
一是解节奏:朗读诵情。孩子们想要积累一首诗,第一步是要解节奏,通过语言节奏的变换来朗读这首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笔者会在事先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
二是解诗意:敘述明意。理解一首诗的第二步是要讲述诗的大致意思,孩子们要将诗歌中凝练的语言用白话文解释出来,同样可以用以下三个方法: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及背景)、诗意解读、配乐相助。
三解意象:择点生发。在解诗会上,孩子们要对原本忽视的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进行再寻找,并由此生发,回忆与这一意象相关的其他诗句,产生知识迁移。
绎诗会:促进学生诗词学习的理解??周三绎诗会,是在赠诗会和解诗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绎诗会往往在班队活动课展开。在周三活动课上,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演绎学过的诗歌,或吟或唱,或书或演,调动起眼、耳、口、鼻多方位参与。这样的形式,可以培养孩子们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达到促进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目的。
一是感怀诗:吟唱演绎。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感怀诗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数目。古人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诗是有感而发的,但小学生因生活阅历较少,很难进入古人作诗的情绪中,因而对于感怀诗的理解,通过吟唱的方式来演绎是一个好方法,孩子们在一吟三唱之中,自会感受到诗人作诗的用意。
二是写景诗:书画演绎。写景诗是有浓烈色彩感的一类诗,诗中的景物之美是十分适合通过书画的形式进行演绎的。有孩子将写景诗中的景物用自己的感觉画下来,让观者一目了然,也更能体会到诗人当时作诗的情感。
三是离别诗:场景演绎。在绎诗会,通过场景演绎诗歌是孩子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孩子们通过编排话剧等方式演一演诗中的场景,将玩与学结合起来,理解诗的感情。离别诗又是特别适合用场景演绎法的。
玩诗会:加强学生诗词学习的运用??周四玩诗会,是让孩子们在积累和理解古诗词之后再次加强诗词学习的运用,体会创作的乐趣。玩诗会的宗旨在“玩”,在作业课上,笔者会分发稿纸,在指导过后让孩子们自由创作诗词,自己当一回小诗人。
一是提供范例:仿写。孩子们对于诗词的创作应以仿写起步。仿写是对经典作品的再次模仿,将一些经典诗作呈现后,让同学们试着替换一些词语,仿照着写。如笔者提供“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这句话好在将春的生机勃勃写活了,若将句式拆封可以分为“春风”和“江南岸”两样事物,孩子们可以按此格式仿写,写出“春雨又绿余杭地”“黄莺又啼水堤西”等句子。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仿写也是快速提高孩子们作诗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是提供首句:续写。在仿写之后可以逐渐拔高要求,开始续写。续写一般不宜过难,可以先以五言绝句开始尝试。做法是教师提供首句,孩子们接着写剩下三句,押韵、平仄等不做过高要求。
三是提供具物:自由写。前两步的运用,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因而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写,发挥诗感,自由创作。
笔者为孩子们提供具物,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将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写成诗作。具物有事物,也有景物,一年四季,皆可观可写,都可以调动起孩子们心中纯真的诗感。春游、打雪仗,融入孩子们的感情,都可以写成诗;笔者带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参观粮仓博物馆,孩子们回来后便可以自由发挥作诗。
这些创作,是孩子们心中最纯真的呼唤,对于这些诗词作品的后续处理,可以在之后的评诗会上开展。
评诗会:提高学生诗词学习的品析??周五评诗会,同样在作业课上展开。在笔者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对于周四玩诗会上创作的诗词进行多种方式点评,针对作品本身进行分析,目的是逐步提高孩子们对于诗作的品析,初步培养孩子们的鉴赏能力。
一是小组间:组内互评。
学生是诗词创作的主体,对于诗词有最直观的感受。在小组之间,孩子们先互相传阅自己的作品,可以整体读,逐句读,也可以大声读出声音,对于作品有整体把握。
读完后再评价他人的创作,笔者要求每位孩子在拿到的作品上写下一句评语,格式是“我欣赏/不欣赏这首诗,因为……”。这样评价语的形式,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思维,进行高度概括评价。且以小组为单位评价诗词作品,一来作品数量较少,二来互相熟悉,使得评价语的形式可以试用,这样内部评价的形式,对于作品本身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二是班级间:交叉换评。
以小组为单位评价过后,笔者再开展班级间的交叉换评,让每位同学随机评价另一位同学的诗词作品。笔者对于同学们的创作,先进行分类,再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由全班同学商量后决定。
孩子们根据评价标准,为拿到的诗词作品打上星级,当一回“小老师”。在这一评价同学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三是师生间:教师终评。
对于诗作的评价最终还是要回到师生之间。笔者将孩子们的诗词作品和评级单收集整理,再进行最终评价。针对这些诗词作品的评价不以星级、等地而论,而以鼓励为主,笔者会在保证下限的诗作上写上“好诗”“不错”“加油”等鼓励性词语,对于上限极高的优秀诗作则更要赞美。
对于学生的表扬鼓励可以是线上线下的。线下,笔者设置“天天诗会榜”,将优秀的诗作张贴于教室显眼处,让同学们观阅;线上,笔者会在微信朋友圈等公众平台发表学生的诗作,促进家校溝通,保证孩子们学习诗词的热情,又再一次激起孩子们对于诗词学习的兴趣。
反思:“天天诗会”的实施效果
在“天天诗会”为期一年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对于诗词的兴趣逐渐提高,对于诗词的学习慢慢由被动变成主动。在笔者的调查下发现,不少同学对于经典诗词的积累有了显著增加,理解程度也有加深。同时,“天天诗会”培养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儿童诗作。总体而言,“天天诗会”的实施是成功的!一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也会在之后进一步坚持并完善这一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