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解决策略
2019-09-10王颜
王颜
摘 要:农村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如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成为了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要论述了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和危害,以及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解决策略,还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微小的启发。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解决策略;小学化
近年来,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已经波及到了农村地区。每个年龄段都有其各自的身心特点,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遵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授小学的知识,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和危害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
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是我们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来幼儿园应该是孩子发展语言、逻辑、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空间观察等一系列能力之地,可是现在却因为家长的急功近利思想和幼儿园的迎合心理,而发展成了现在的幼儿园孩子上着小学的课程。
目前,各地的幼儿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在幼儿园中教授拼音、写字、算术,并且作业繁多。虽然我国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因为升学等实际压力的存在,这一情况尚未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首先,幼儿园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成长的规律,对于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有许多负面的影响。在幼儿园学习了小学的知识,那么幼儿在刚刚步入小学时,会感到学习是非常轻松的,这会使幼儿处于一种过度放松的状态,也不免会使幼儿产生一些自负的情绪。在我看来,任何阶段的学习都应该张弛有度的,但幼儿园的小学化改变了这一学习规律,对于幼儿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引发家长错误观念。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让有些家长误认为,学拼音、做算数、背单词就是质量最好的幼儿园。
再次,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幼儿园应该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幼儿园教授小学知识,容易挫败幼儿的学习信心,让其感到学习的压力,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最后破坏教育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孩子在不同教育阶段,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适宜于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并且每一阶段的内容应前后衔接,让孩子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如果提前让孩子接受以后的内容,就会打破这个系统,增加孩子学习难度,这样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二、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解决策略
(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认识
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认识不足是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一个重要诱因。试想,如果连农村地区的家长都能够对教育学、幼儿成长的特点等有一定的认知,那么他们肯定不会同意在幼儿园就教授自己的孩子算术、拼音、写字等内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埋首在繁多的作业当中,从而失去了愉快成长的机会。但现实情况不是这样,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很容易使家长认为在幼儿园教授小学知识并无不妥。所以,我们需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和认识,让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负起责任来。
(二)明确幼儿园该学的内容
防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不是让孩子什么都不学,而是要在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涵盖的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让孩子学会生活。幼儿园与小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幼儿园以生活教育為主线,注重保教结合原则和游戏化教学方式。而小学以知识教育为主业,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教授。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些生活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第二,让孩子学会交往。现在的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也大多是独生,在园的二胎孩子还不是很多。我发现,独生子女的交往是社会交往的一个难题。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这些看似简单,却使人终身受益。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孩子升入小学后有朋友相伴,有熟悉的幼儿园伙伴相随,就不再感到孤单。
第三,让孩子学会学习。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终身的伴侣。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老师以游戏为主要方式进行,目的就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在幼儿园,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等,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理念更是贴近幼儿,办园行为更趋规范,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真正玩得开心,长得健康,过得自然。
参考文献:
[1]李晓华.韩国学前教育一体化进程与发展方向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03)
[2]高欢.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