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2019-09-10何影霞

高考·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培养

摘 要: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对帮助学生描述历史想象与历史事实、锻炼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有重要作用。本文简单阐述了培养历史解释能力要遵循的原则,重点讨论了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供诸位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引言:所谓历史解释,是通过历史材料对历史现象及历史事实的描述、分析与解释,其中包含对象、依据、方法、表达、意义等要素。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明确指出要以史料为依托进行培养。通过对史料的探索,尽可能多地还原历史事实,并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体系,提高历史解释的真实性,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那么,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呢?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培养历史解释能力要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指的是要提供真实的历史材料,为学生创设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历史文化情境。在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明辨历史材料,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加工与实际证明,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

(二)探究性

探究性指的是要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开展具体的探究性活动,并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历史解释。这种探究性问题的提出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当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差较大的探究性问题时,教师要探索問题与教学内容的相通点,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做一系列思维活动。

(三)层次性

层次性指的是要注意凸显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顺序的层次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他们都能对历史现象与历史事实做出一定的历史解释,并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顺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并理解历史事实。

(四)全面性

全面性指的是要兼顾所有学生,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对历史事实作出历史解释。实际培养历史解释能力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历史学困生,建立其历史学习信息,以趣味的教学手段激起其进行历史解释的兴趣。另外,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事实、历史现象解释框架。

(五)学科性

学科性指的是要体现出历史的学科特色。历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发展性,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学习历史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智慧。所以培养历史解释能力时,教师必须要体现出历史的时代性、发展性及历史文化的继承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挖掘史料

史料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研究对象。就历史解释而言,它必须建立在具体的史料之上,而这些史料一定要是经证实的、真实的史料。挖掘史料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挖掘与历史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相关的史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基于此,要求学生对挖掘来的史料进行证实,探寻史料的合理性,提出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解释,从而建立学生历史证实意识,为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多样化且冲突性较强的史料,使学生摆脱定式思维的桎梏。例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教师可挖掘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各种形式的史料,如“毒流于天下,则危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种源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这样的文本史料,虎门销烟视频史料等,鼓励学生对史料进行质疑,通过开展探究性的活动要求学生提出对“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若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为什么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野蛮侵略、残暴劫掠者获胜?”等问题的历史解释。

(二)创设情境

史料往往不能完整表述或者解释某一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而学生由于缺乏历史思维,所以很难将碎片化的史料联系在一起,并对史料呈现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判断。在此情况下,历史解释就缺少了一定的真实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借助史料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历史文化情境,促进学生探索历史事实间的关联,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真实的历史解释,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例如,在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经济大萧条的相关史料,借助这些史料创设经济大萧条的历史文化背景,促进学生探索大萧条与罗斯福行政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使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行政的内容与实质形成真实的历史解释。

(三)强化对比

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及其具体内容。在长期记忆过程中,学生容易形成呆板性记忆,也会对记忆背景产生依赖性,也就是当学生在某个场景下记住某个历史事件后,换个场景就忘了。因此,学生往往只会照搬教师及教材给出的具体结论,而不会在自主探索中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大量研究与实践证明,在强化纵横对比的过程开展历史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强化纵横对比。笔者认为,横向对比,就是对比不同时期相似性质的历史事件,而纵向对比就是对比相同时期相似性质的历史事件。通过纵横对比,学生能对历史解释进行有效区分,也能锻炼自己的历史解释能力。例如,在洋务运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与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进行横向对比,与同时期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纵向对比,让学生对资本阶级的革命探索的历史解释进行有效区分。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教师应遵循真实性、探究性、层次性、全面性及学科性的原则,充分挖掘史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史料解释历史现象与事实;创设历史文化情境,促进学生探索历史事实间的关联;强化纵横对比,推动学生把握历史解释的时代性、发展性与多样性,逐步实现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07):60-61.

[2]沈昊.从思维导图到思维构图——历史解释能力的教学探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05):26-29.

[3]张莹.万紫千红总是春——高中“历史解释”素养落实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18(09):33-35.

[4]杨霞.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人教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9):86-89.

作者简介:何影霞(1969.4-)女,广西藤县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