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

2019-09-10赵建荣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承探索实践

赵建荣

摘要:教师只有潜下心来深入探索研究,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活动为抓手,以学校为阵地,让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语文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融合 传承 实践 探索 研究

合肥市南园学校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组的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的一系列活动中来。从开题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将这一活动开展下去,当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师只有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才能让传统文化根植于语文教学中,才能将精髓传授给学生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消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以班级为单位,有意识地营造浓厚的氛围

在班级布置上,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让传统文化真正做到润物无声。首先,充分利用教室的墙面布置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如在过一些传统节日时,让学生做一做这方面的手抄报、拍一拍过节时的照片、写一写过传统节日的习作等,然后专门在教室墙面设计好版面进行展示。这样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很多传统的习俗,接受中华优秀传统的熏陶。其次,充分利用黑板报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每学期我都会组织学生出一期传统文化方面的黑板报,学生自己定主题,自己设计黑板报版面,自己配图、配文字等。学生在整理、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有意识地培养了自己不忘本的思想,并产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再次,我会充分利用班级早读、午读及课前的时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如诵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笠翁对韵》以及《古诗词120首》等。最后,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外面的走廊,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自己实时更新内容。一切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展示一些传统礼仪方面的故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学生看故事、读故事,畅谈自己的收获、体会。这种氛围的营造,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渗透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意识。

二、以活动为抓手,重视课内外相结合

合肥市南园学校正在进行“学思行”课堂教学改革,“学思行”课堂的核心是“学为本、思为要、行为旨”,重在通过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学生科学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乐学态度、善思方法、实践技能。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必将为“学思行”课堂教学改革助一臂之力;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必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关联的文章,在平常教学中,我通常会尽可能多地把此类文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在赛课活动中,我在执教“文包诗”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时,借助于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等。所有传统节日及习俗介绍,均由学生自己准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做PPT,然后再自己介绍。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学习素养。同样在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时,我也想方设法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教育等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端午节时,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我鼓励学生在端午节这天跟着长辈们学学包粽子,到外面看看别人赛龙舟,自己动手做做香囊等。学生们在闻着浓浓棕香,品尝着甜甜的粽子,欢唱着有趣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校内外举行的各种经典诵读活动,如社区、剧场,甚至街头巷尾,都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好平台,都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好阵地。学生主要以诵读、吟唱等不同的表演形式展现自我,借助于活动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用自己的言行不断地影响身边的人。

三、 以学校为阵地,重视传统文化的校外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第一课堂(完成国家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课程文本、课程资源及体验性课程结合在一起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校永远是传承知识、传播文化的主渠道,课堂永远是传播知识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好课堂,变换不同的方法、采用更新颖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做到爱祖国、爱家乡,孝顺长辈、尊重他人,举止言行能与人为善,真正达到有效育人的目的。

当然,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各方面的素质也能不断得到提升。如邀请家长多多参与学校举行的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让家长在参与中加強自身修养,言传身教,不断给孩子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也有助于家长在今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也可以鼓励家长带孩子到生活中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可以利用孩子的业余时间到敬老院、火车站等地方进行志愿服务,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如何孝老爱亲、如何主动向别人伸出援手、如何遵纪守法;家长们还可以通过对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的欣赏,参加艺术沙龙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进一步优化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让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内外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要抓住眼前机遇,珍惜当下的时光,努力成就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我们不要好高骛远,一切从最基本的做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告诉我们天上永远都不会掉馅饼,想要收获,必须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传统文化是集哲学、文学、历史等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是中华民族千百万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所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相融合,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乃至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裴 帔

猜你喜欢

传承探索实践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