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2019-09-10江晓君
江晓君
摘要:随着教育形态的快速转变,我国教育重点从传统教育逐渐向教育现代化转型,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审视和解答当代教育问题,特别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种方式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语言交际中获得开拓和丰富,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想象能力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想象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性地开展阅读活动,从自身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要让学生能感悟,会体验,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富于想象,受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少,可塑性强,形象思维占优势,是进行想象训练的好时期,而且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语言生动,充满童趣,蕴藏着极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一、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配上色彩鲜艳、形象直观的插图,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借助课文插图、图片、录像,指导学生仔细看图、看画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看多想,启发他们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图片“活”起来,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时,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现一幅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的图片,动用学生的想象。一开始,学生都围绕着看到的果树种类、色彩来描述,笔者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其他感官被调动,情绪被激发,学生说仿佛看见农民伯伯丰收时的笑颜,听到大雁的欢唱。通过这一画面气氛的渲染,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丽的图画,而且还能渗透比喻句的教学,为学生坚实写作的基础。再如在教授《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地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学生从人物神态、心理活动、动作等方面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既能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插图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丰富学生想象的凭借。学生根据形象的插图,借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画面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大胆地进行想象,让插图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意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指导朗读。深化想象
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义、受到感染,并诱发他们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包含内容的想象。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到理解、感悟、表现能力的影响,朗读往往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无论是个别朗读,还是齐读课文,都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如:小眼睛仔细看,不放过一字一标点;小嘴巴正确读,不加字,不漏字,声音响亮有节奏;小脑袋动起来,边读边想边记牢。再通过配上音乐,努力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激发想象,让学生仔细体会文章包含的意思,反复朗读情感浓郁的语句或段落,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人和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基调。
如:《荷葉圆圆》一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从一开始笔者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随后,笔者让学生再一次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们想象一下,除了小水珠、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谁也会喜欢荷叶,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课堂上,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回答出一些连笔者都没想到的答案,如: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蚂蚁坐在荷叶上,划着小船去旅行。小鱼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鱼游到荷叶下静静地躲雨……通过朗读练习,课文中的语言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激活文字。发挥想象
让儿童在感知语言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借语言材料去启发想象,实质上经历了将语言想象杨一幅画的思维过程。课文中许多词和句子写得比较简略,但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三个儿子》一课中,三位妈妈分别介绍自己的儿子。笔者把她们说的话设计成填空形式:
第一个妈妈( )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第三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想象,他们从读中想象三位母亲的神情、动作、语气,运用恰当的词语表现出来。学生在括号中分别填上了“骄傲、自豪、神气、谦虚、平淡”等词语。这个想象过程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教会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为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作铺垫。
四、扩展内容。训练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作者总是在有意无意中留下了空白,如果能抓住某个词或某个片段加以补充,引导学生循着事情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去填补,有利于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如《夏夜多美》这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夏夜,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这个故事要让学生懂得夏夜很美,助人为乐更美的道理。为巩固这一点,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蜻蜓、萤火虫在小蚂蚁的指引下来到了小蚂蚁的家,小蜻蜓像一家小飞机一样落在了门前……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大胆想象,扩展了课文的内容,推测了可能产生的新结局,学生在想象中发展了思维,在想象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智慧的信使,语文教学重视鼓励学生想象,是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进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