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文化中幼儿主题学习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10王妤芳,方亚媛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题学习文化

王妤芳,方亚媛

【摘要】园所文化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幼儿主题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本研究梳理了我园“和”文化与幼儿主题学习活动的内容架构,分别从创新策略、渗透策略、行动策略和评价策略等角度探讨推进“和”文化在幼儿主题学习活动中的实施策略,从而实现园所“和”文化与幼儿主题学习活动的有效融合,促进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发展的提升实效。

【关键词】“和”文化;主题学习;幼儿主体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1-0045-04

【作者简介】王妤芳(1972-),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市新安中心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方雅媛(1972-),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市新安中心幼儿园后勤部长,一级教师。

一、问题提出

园所文化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幼儿主题学习活动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师生共同建构,共同探求新知,从而生成一系列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园借助“和”文化主题学习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积极展开多种活动,推动园所“和”文化与幼儿主题学习活动的有效融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和”文化与主题学习活动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生共长。一方面,“和”文化统领着幼儿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追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价值。我园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总目标,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和情感体验,研制出《幼儿园“和”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指南》,用“和”文化统领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建设,确保学习活动主题鲜明、内容系统、活动科学;另一方面,主题学习活动承载着“和”文化建设。我园立足于“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主题内容和活动实施关注到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以亲和、包容的情感态度将“至真、上善、向美”的“和”文化因素融入亲和自然、亲和社会、亲和自我的主题学习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愉悦感、成功感,丰富并完善我园的“和”文化园本课程建设。

二、“和”文化中的幼儿主题学习活动内容架构

(一) 和乐致远,促进认知发展

“和乐致远”作为“和”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关注教师和幼儿两个主体的发展状态。一方面教师乐于教学、爱岗敬业,有“教之乐”的主观情感,以个人的魅力修养育人;另一方面幼儿在愉悦兴趣、积极情感中,体验“学之乐”,养成“乐学”的态度。“和”文化主题学习活动内容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五大领域中有关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容具有共通性,都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乐致远”的文化理念将学习活动中的“教”与“学”统一纳入主题实施的各个环节,为幼儿认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和而不同,规范自主行为

“和而不同”是“和”文化第二个重要内涵,其价值意蕴在于教育要“以人為本”,既要立足幼儿的整体发展,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和”文化主题学习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需求,创设出大班“和风街”、中班“和茶馆”、小班“和合家”等自主游戏环境。在不同活动环境中,师幼共同制定游戏规则,营造出“环境会说话、幼儿能理解”的游戏氛围。同时,教师通过制度约束、氛围营造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整个活动过程中,营造“见面的微笑、背后的赞美”的同伴交往氛围,培养至真、上善、尚美、和谐发展的幼儿。

(三)和颜悦色,陶冶积极情操

和颜悦色是“和”文化第三个重要内涵,其功能在于利用美好事物使人心旷神怡,让教育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和”文化主题学习活动非常重视物化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创设,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发“亲子挖渠乐”户外自然游戏项目,设置“变变泥园”“松松沙园”“清清水园”等天然工作坊,确保环境适宜幼儿内在的发展需求;人文环境创设则强调带给幼儿亲和、依恋的情感氛围,吸引幼儿参与主题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充分表达自我的愿望,让人文环境充分发挥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四)和实生物,增强体质功能

“和实生物”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和”文化强调儿童养成良好的体质,为和谐发展奠基。儿童通过游戏使自己生物性的肢体习得文化性并得到锻炼[1]。我园以男教师开展健体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开展健身活动,既能促进幼儿强健体魄,提高生存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个性,体验到团队生活的乐趣,增进社会适应力,促进“和实生物”的实效。

(五)和衷共济,凝聚团队精神

文化可以把团队成员的共同理性和追求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意志。“和”文化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也是碰撞交融、吸纳不同思想的过程,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在此过程中,文化需要发挥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激发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来解决各项难题。在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们倡导同伴互助、群策群力、团队合作的精神,让文化发挥强大的凝聚和激励功能,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三、“和”文化推进幼儿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儿童立场的“和”文化创新策略

1. 深入浅出,解读“和”文化

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发需要基于园所文化解读的基础上。教师是园所文化的建设者,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和感悟园所“和”文化内涵并达到内化的效果。基于“园花——荷花”的园所文化,我园在戏水池边种植了一片荷花和水培植物,同时分年龄段在大、中、小班推进“园花”主题系列活动,如小班“我喜欢荷花”、 中班“我是稚荷小天使”、大班“创意荷花大变奏”等。我们通过五大领域活动的渗透,并结合实地参观、亲子摄影、园花画展、园花释义、童话剧表演等活动,巧妙地将园所“和”文化——“园花”的内涵传递给幼儿,引导幼儿在实践和转化文化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分享“和”文化的意蕴和价值。

2. 潜心涵泳,品味“和”文化

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体验其自身所需要的真实生活”[2]。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潜心会文”“虚心涵泳”,即建设文化需要教师如潜水般全身心沉下去诠释、品味文化蕴含的深意。我们将“和”文化内涵转化并表征为主题学习活动,借助集体的智慧,明确了每个月园部推进“和”文化的特色活动,如“亲情面对面”“智慧大冲浪”“环保小卫士”“爱心大放送”等。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如在“小手牵大手”主题系列活动中,我们将系列活动分解为小班“我爱我家”、中班“我们的社区”、大班“我是中国娃”等。

3. 凸显张力,创生“和”文化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基本要求,我园构建起具有“和”文化特色的“和乐教育”体系,创生“和” 文化主题学习活动。“和乐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层面,可具体分解为“至真、上善、尚美”三方面,即“至真”,乐于亲亲自然,回归自然,促进幼儿与自然之“和”,在“真”教育中求得发展;“上善”,乐于亲亲他人,在社会交往中,促进幼儿与社会之“和”,体验成长;“尚美”,乐于亲亲自我,促进幼儿与自我成长之“和”,追求自身均衡、全面发展。我们将幼儿园天然工作坊,如青青草园、密密林园、多多果园、松松沙园、变变泥园等环境资源进一步拓展并纳入主题活动中,生成“水园欢歌”“攀登乐园”“兔园建设记”等新的主题活动,逐步纳入亲和自然、亲和社会、亲和自我等三大“和乐教育”模块之中,不断丰富“和”文化园本课程内容。

(二)关注资源重构的“和文化”渗透策略

1. 以顶层设计整体呈现园所“和”文化理念

“和”文化构建从幼儿园户外环境到室内环境,从公共环境到班级环境。我园房舍建筑外围立面采用荷花瓣的钢架结构装饰,活动室和廊道的吊顶采用“荷花”元素,即主墙面上设计了园标“和”以及“一切为了幼儿和谐发展”的办园宗旨;园所环境中一楼淡蓝色“荷塘水面”,二楼淡绿色“荷叶”,三楼淡粉色“荷花”等园所文化元素。无论是楼梯廊道、活动室等室内环境,还是户外景观,幼儿园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处处渗透“和”文化元素。

2. 全园师生共同参与,打造动态的幼儿“和”主题学习活动

在主题确立、内容选择、活动组织与实施等设计中,我们着重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并尝试将园所“和”文化元素纳入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全面梳理和整体规划主题学习活动,如“水园欢歌”主题学习活动中,我园依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需求,通过“三共同”原则,即“共计划”——描绘水园蓝图,收集幼儿的设计小点子和游戏大要求,积累幼儿个体需要的环境重构信息;“共商讨”——完善水园设计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集体投票产生共同建设愿景;“共行动”——通过志愿行动,利用周末开展“亲子挖渠乐”活动。在水园建设之初,我们通过“水园欢歌”主题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以全园的力量积极参与并加以开发,将幼儿园环境资源与“和”文化主题相联系,促进园本课程的创生与发展。

(三)激发幼儿兴趣的“微主题”行动策略

“微主题”是在幼儿日常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了解和发现对幼儿有意义的人、事、物来确定或师生共建主题。如“远方的客人”微主题活动生发于十月中旬我园来了一批贵州省结对园教师的跟岗学习,幼儿对客人教师的到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园教师适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将园所“和”文化与幼儿兴趣进行有机结合。

活动前,我们通过“小记者采访”活动,搜集贵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经济、文化教育等资料并进行探讨交流,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形成“远方的客人”主题活动实施纲要图;活动中,时刻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当幼儿对“爱心捐助”活動表现出极大兴趣时,我们及时调整活动顺序,设置了“幼儿分组讨论——师幼海报制作——准备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巡回宣传”等一系列步骤,生发出“小手牵大手,爱心在行动”捐助活动。在捐助活动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大班幼儿分工有序,吆喝、服务、制作、指导、收费等一应俱全,热情地为中小班的小客人(弟弟妹妹们)及大客人(爸爸妈妈们)服务。大班幼儿热情接待客人、微笑服务、微笑介绍、整理货柜材料、自制货品食物、算钱找钱,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参与热情高涨。活动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回顾和分享活动,如“爱心义卖”活动后,我们尝试了延伸活动,即会计老师和大班幼儿一起清点爱心款,同时邀请家长委员代表和教师代表监管爱心款的捐助流程和操作规范,并对爱心款的捐助活动进行视频反馈,将爱心款的使用明细在幼儿园进行公示,以确保爱心款全部运用于贵州省幼儿园的部分贫困留守儿童。整个“微主题”活动具有儿童本位、动态建构、师幼共建的特点。

(四)保障主题实施的“活教育”评价策略

评价是对“和”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质量做出的价值判断,也为开展后续主题学习活动提供保障。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评价指标科学。评价指标是衡量评价是否科学、有效的准绳,我们根据《指南》预设的主题活动目标,制定“和”文化主题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同时参考《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等文件精神,做到评价指标有据可循,确保评价的科学性;(2)评价目标多维。依据“和”文化包含的内容体系,明确每个“和”主题学习活动的核心目标(见下页表格),评价时既关注主题学习活动推进目标的达成度,又关注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发展程度;(3)评价内容多样。从幼儿发展角度,评价内容既关注到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又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提升;既要关注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又要重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从“和”文化主题活动实施角度,评价内容包括主题目标、活动内容、方式方法、活动策略等适宜性、有效性的评价;(4)评价方法多种。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非常丰富,有“调查性”评价、“追踪性”评价、“作品式”评价、“互评式”评价、“回顾式”评价[3],这些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亦可综合使用。教师要多采用正面激励,倡导发展性评价,指向积极发展;(5)评价主体多元。除了班级教师评价,还有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幼儿园管理者评价等。如中班“安全小卫士”主题活动,在活动结束时对“小主人”“小客人”的角色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到自己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存在优点和改进建议等,并邀请消防员、警察叔叔也参与到评价中,整个评价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

此外,为了充分体现评价的保障作用,需突出教师反思的重要作用。教师反思主要围绕“主题是否满足儿童兴趣和发展需要”“是否以儿童已有经验为基点”“是否为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反思,教师形成对主题学习活动的再开发,提高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的适切性。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日]高杉自子,幼儿教育的原点[M].王小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朱瑶,张孟勰,徐青芳,许倩.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J].幼儿教育,2017(33):25-2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和’主题学习活动的深度开发研究”(课题编号:D/2016/02/376)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王妤芳,910015197@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主题学习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新课程理念下补充型主题学习浅探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训练》微课体系设计探讨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探究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和结构组织与管理策略的研究
以教师科研与学习实践为案例的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