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9-09-10郭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育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郭娜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科内容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教学实际中能够发现阅读在日常考试中的比重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而日渐增加。所以,阅读也是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的重点。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探究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对于思维和精神方面的培养往往是从两个方面:智商的启发和情商的培养。所谓智商,无疑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各学科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等等,总之让学生的大脑灵活运转,提升其思维的活跃性和通透性;而情商,在我看来则是学生为人处世,尤其是针对他人语言和想法的理解以及灵活应对能力,相对于智商来说,情商的后天性突出,但在培养方面也就更加困难,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主观性学科,如,语文等依赖于感性思维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情商、进行德育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而当前素质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培养学生未来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为人处世的素养。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而本文中我也就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展开探究。

阅读是各阶段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国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国学的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这也就连带着影响我国各阶段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地位的更加突出,尤其是文学方面,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的分值比重就能充分表现出其重要性,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分值比重还会逐渐增加。就以阅读为例,当前语文阅读分为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两大项,教学核心目标殊途同归,都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于文明的传承,并且塑造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等等。

一、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喜愁参半”的情感。小学生本能方面好奇心强,阅读帮助其打开未知,所以,学生在单纯的阅读方面存在兴趣,但一涉及到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就会望而却步,兴趣大减。所以,在我看来,做好小学阅读教学工作,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让学生不论是在阅读还是理解方面都积累起一定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日常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学生基础的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对于“理解”的兴趣。例如,课本中的课文学生在单纯的阅读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兴趣,那么在日常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步步为营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氛围、学生兴趣一定程度上配合幽默的语言,灵活的肢体动作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进而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内容为载体构建起活跃的、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相对较高,从众心理突出。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以自身为媒介通过语言,如,结合所学课文引入课外小故事等塑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带动一部分学生展开课堂参与和讨论,从而逐步带动班级氛围的活跃性,引导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勇语发言、畅聊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是打开“脑洞”。总之实现班级氛围学生之间的良性影响和互动,推动学生单纯地阅读兴趣到阅读加理解兴趣方面拓展。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光有阅读兴趣是不够的,因为小学阶段学生也将开始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所以,在阅读方面需要有方法的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体会。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课本文章为载体,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情感体悟能力。语文教学基本是以课本文章为载体,而且小学阶段课本所选择的文章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文章体裁进行有重点的阅读引导,如,写景的文章,着重进行景物描写的分析、文章逻辑分析;写人写事的文章,着重进行人物描写分析等。通过部分能力的培养,逐步完成学生整體阅读能力的提升。

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感性表达的能力。素质教育倡导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针对文本有所思、有所感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在文章分析过程中主动表达自身的感想、体悟,从而逐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意思、体悟情感的能力。

三、塑造学生的阅读习惯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是在未来社会生活过程中都树立起一种主动进行阅读积累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进行阅读积累的习惯。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可以设立摘记本,让学生将日常阅读中看到的好句子、段落记录下来,还可以针对性地写一些自己的感想片段和读后感等等,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感性思维。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开端,也是学生感性思维构造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余时间也相对充裕,通过课堂上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以及课下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让学生在接触语言和文学一开始就能够深入其中,并且乐在其中,才能为接下来更为严格的阅读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为未来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东.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A].外国语文论丛(第5辑)——小学英语教学专辑[C]:《外国语文论丛》编辑部,2012:7.

[2]罗伦芳.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A].外国语文论丛(第5辑)——小学英语教学专辑[C]:《外国语文论丛》编辑部,2012:4.

[3]王长建. 浅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A].外国语文论丛(第5辑)——小学英语教学专辑[C]:《外国语文论丛》编辑部,2012:7.

猜你喜欢

阅读教育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策略探析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小学阅读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