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2019-09-10曹建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曹建鹏

摘 要:本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对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和渗透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训练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以及共同努力。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探索。

一、通过问题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指的是运用数学思维来看待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它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习惯。数学思维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學中用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逐渐地学会进行数学思考。

(一)有序思考

以“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它的因数有哪些。比如,“18”这个数,如果教师在学生一个一个数出正确结果之后,不去追问学生寻找的过程,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地进行反思,他们认为反正已经得出正确结果了,反思是没有必要的。如此一来,在找“36”、“72”的因数时,就会出现遗漏或者重复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如果向学生提问:“怎么才能够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在问题的带领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从小到大先排列好,然后再数一数它们的个数;又或者一组一组相对应地寻找……尽管产生的结论比较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学生所进行的思考是有方向和目的性的,既保证了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也有效地锻炼了其思维的有序性。

(二)灵活思考

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植树问题”为例,常见的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在一条路的一边种树;其二是一条路一边植树的另一种情况,即两端封口处不栽树;最后是在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也就是利用化曲为直的思想,相当于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一端栽,一端不栽。三个问题有三种模型,比如,两端都需要栽满的情况是“棵树=间隔数+1”,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是“棵树=间隔数-1”,在封闭图形或是一条线段上,一端栽种一端不栽则是“棵树=间隔数”,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如果将模型记错,那么答案自然也就是错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同一类型题目中没有变化的地方,也就是他们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在“植树问题”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那么第一种两端都栽种的情况,最后的一棵树之后就没有间隔与之相对应,故而棵树比间隔数多1;两端都不栽种的情况,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但到最后会没有树与最后一个间隔相对应,所以,间隔数要比棵树多1……以此类推,这种从变换中寻找不变的思考方式,是探寻数学本质的关键。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互动交流

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发其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所创设出的情境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地,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综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例如,在“角”的相关知识教学中,第一节课需要认识直角、平角和周角,教材中方法是利用三角尺来分别揭示三种角的定义,那么如何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自然地引出这些角呢?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动画中有一群小猴子在玩绕单杠的游戏,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都仔细地看完了动画,那么小猴子们在绕单杠的过程中,出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角呢?”除锐角、钝角等,还有其它说不上名字的角,由此便将课堂教学引入正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究讨论的现象,学生们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这一过程既完成了交流与表达,也推动了积极的思考。例如,在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等量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有的可能会用“量一量”的方法;有的会把三角形的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等等,在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后,便可以引出四边形与五边形,甚至更多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之前所用到的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又是否在探究多边形内角和中适用呢?

三、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其对知识内容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其手脑的协调性。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这节课如果只通过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很难理解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转化思想。反之,教师如果让每一个学生拿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剪一剪、拼一拼,思考如何能够将其变成一张长方形的纸,而在裁剪的过程中思考其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化,最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这节课的难点自然也就不攻自破。再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教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结构,总结其长、宽、高等特点就不如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组装立体图形,从而把握顶点与棱的概念。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思维发展和其他意识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桂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41.

[2]宋维彩.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7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